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火爆出圈,成为典型的现象级体育赛事。无论是亲临现场呐喊助威,还是守着屏幕热情观战,又或是“玩梗”花样百出,各地群众跟随“苏超”的脚步点燃激情、享受欢乐。毋庸置疑,这一赛事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体育领域,直接带动城市文旅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群众参与,成就“苏超”。参赛人员中有大量业余足球爱好者,他们白天上班、晚上练球、周末参赛,只为纯粹的快乐。5月10日开赛以来,场均现场观赛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第一轮、第二轮分别为7000余人和9000余人,到第三轮增加到15025人,而第四轮跃升到25802人,且单场上座人数不断创造新纪录。在网上,“苏超”相关话题更是频登热搜。
“苏超”之火,既火在赛场上,又火在文旅消费上。“观赛+旅游”,成为消费新场景,持续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相关领域消费整体增长。承接好“泼天流量”,各地纷纷推出文旅联动举措,以票根经济为纽带,提升赛事附加值。常州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了本地萝卜干品牌的线上销量翻倍;盐城推出的“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超过2万单。“苏超”已成功串联起多元消费场景,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苏超”之乐,既有足球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更有文化文明汇聚的自信充盈。从“楚汉争霸”到“早茶德比”,从“小龙虾”到“盐水鸭”,从“争当南哥”到“友谊第十四”,幽默诙谐的“热梗”都以文化元素为基础,展现了江苏各地的深厚历史底蕴、独特文化符号。层出不穷的“苏超”段子,让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我们感受“苏超”,就是在感知文化温度、感悟文化自信。
赛事热潮不断,契机亟待把握。当务之急,是用好这个赛事的“热效应”,更好发挥联赛的赋能和撬动作用。这就需要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构建运动健康新模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共享运动乐趣;统筹发展体育产业和文旅产业,加快推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更大力度提振消费,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进一步擦亮地域文化标识和品牌,激发大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只要我们善于以赛事引流消费、以文化凝聚人心,必能有效打破边界、贯通融合,在享受快乐中激发经济活力、增强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