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市,当从味蕾开始。泰州,这座江淮海三水交融的古城,将其温润、包容与俗世欢愉,悉数凝练于晨光中的杯盏碟笼之间。百年技艺传承、百万食客钟情、十五万从业者深耕,共同托举起“泰州早茶”这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在时代的烟火里续写着古老而鲜活的新章。
根脉:三水沃土孕育的早茶文化
泰州早茶之醇厚,非朝夕可成,其深厚底蕴源自江淮海三水交融的沃土,是百年匠心、运河商魂、生活哲思共同孕育的结晶。它见载于《随园食单》的斑驳书页,鲜活于运河码头的烟火记忆,呼应着马可·波罗笔下的“尘世幸福”,更生动诠释了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生活智慧。
泰州早茶文化是运河经济的鲜明胎记。泰州早茶的繁盛,与运河命脉同频共振。清道光年间,稻河两岸茶馆林立,“夺魁品罢雨前茶,楼开绿雨试新茶”的盛景,正是当年商旅辐辏的真实写照。彼时泰州盐税一度占全国盐课四分之一,三千粮行油坊沿河聚集,“雨轩”“品香”等茶馆应运而生,并悄然完成从“清饮”到“茶点一体”的蜕变。一壶清茶待客,一碟干丝佐谈,商机在氤氲茶香与细语交谈中流转,早茶文化深深植根于运河经济的肌理,成为其繁荣兴盛不可或缺的注脚。
泰州早茶文化是百年匠艺的时光淬炼。时光流转,匠心不辍,铸就了泰州早茶技艺的标杆地位。始创于1877年的泰州富春茶社、拥有147年历史的兴化养和园、126载传承的泰兴仁和楼等百年老字号,以经典的“一茶三点一面”格局和“烫、吹、熬”三绝技艺,奠定了淮扬早茶北派典范的基石,其品类之丰、技艺之精,令人叹服。
泰州早茶文化是生活哲学的味蕾诠释。泰州早茶,更是泰州学派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鲜活味蕾表达。其道,在情感的联结——亲朋相聚,必赴早茶,一笼汤包、一碗鱼汤面间,流淌的是亲情友情的温度;其道,在烟火的真味——靖江蟹黄汤包的极致鲜香,泰兴粯子粥的质朴熨帖,溱潼金丝卷的甜咸妙趣,7大类150余种茶点,将寻常烟火谱成舌尖诗篇,交织出“水城慢生活”的沸腾画卷;其道,更在心境的安顿——以“福香茶”(取安吉白茶之鲜醇、汀溪兰香茶之馥郁、绿杨春茶之回甘三茶妙拼)为引,沸水倾注,茶韵舒展,品茗间感悟水与茶的包容谦和,体会生活的平静安然与自得其乐。
当下:百亿“蚂蚁市场”的崛起
泰州早茶,已从深巷飘香走向百亿产业的广阔天地。由15万从业者、近万家茶社(店)组成的“蚂蚁雄兵”,以匠心与韧性共同托举“蚂蚁市场”逐步崛起。
小微主体聚合磅礴之力。泰州早茶市场呈现“小、散、多”特征。从富春、会宾楼等老字号旗舰,到遍布街巷的社区小店、夫妻档口,乃至推车叫卖的特色摊档,构成了层次丰富、触角深入的市场网络。这15万从业者,既是技艺的传承者,也是市场的开拓者,如同勤劳的“蚂蚁”,以个体微光汇聚成百亿产业的璀璨星河,形成了“大店树品牌、小店织网络、摊点补便利”的共生生态。
集群效应铸就品牌高地。“蚂蚁”虽微,聚力则强。泰州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功将分散的市场主体拧成一股绳。连续举办17届“泰州早茶峰会”,制定《泰州早茶标准化制作规程》,评选“泰州早茶名店”“名点名师”,推动“泰州早茶”集体商标注册与推广,不断强化“泰州早茶”作为整体区域公用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创新驱动激活市场潜能。坚守传统绝非固步自封。泰州早茶产业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创新活力。一是产品创新。在坚守经典“一茶三点一面”的同时,引入时令食材(如春季刀鱼馄饨、秋季蟹黄系列)、开发轻食简餐、推出预制菜礼盒(如速冻汤包、即食干丝),满足多元场景与年轻客群需求。二是模式创新。“早茶+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早茶文化体验路线;“早茶+电商”拓宽销路,让泰州味道香飘全国;“中央厨房+卫星店”模式在保证核心技艺的前提下,提升效率与品控。三是体验创新。老字号焕新,注重环境升级与文化氛围营造;新锐品牌崛起,主打时尚空间与社交属性。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如早茶地图、直播探店)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未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站在百亿规模的新起点,泰州早茶要行稳致远、香飘寰宇,亟须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引领早茶产业发展理念之变、模式之变、动能之变。
技艺传承“智造化”。着力开展核心技艺数字化保护,运用影像记录、动作捕捉、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烫吹熬”三绝等非遗技艺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建模与存档,建立“泰州早茶技艺基因库”,确保精髓不失传。推动标准化与个性化兼容,建立完善覆盖食材溯源、工艺流程、卫生安全等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同时,探索柔性化、模块化生产,运用智能设备(如精准控温熬汤系统、AI辅助面点造型),为特殊健康需求、节令限定等个性化定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千店千味”的活力与“泰州味道”的标识和谐共生。
产业生态“融合化”。纵向深化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建设本地优质黄豆、江鲜、河蟹等原料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确保源头品质可控。向下游拓展,大力发展预制菜、复合调味品、文化伴手礼等精深加工,显著提升附加值。重点扶持现代化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企业,破解产能瓶颈与规模化品控难题;横向促进产业融合,深化“早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早茶文化博物馆、主题街区、非遗工坊体验店。开发早茶主题研学游、美食游精品线路。推动早茶文化与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如短剧、动漫、游戏)创新结合。探索“早茶+康养”,研发符合健康饮食趋势的功能性茶点。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集研发、生产、展示、体验、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早茶产业园区。
品牌价值“全球化”。加强文化叙事国际化表达,深度提炼泰州早茶蕴含的“水城慢生活”“和合包容”“匠心乐活”等内在价值,在国际语境下讲好其历史渊源、哲学内涵与当代意义。制作多语种高质量宣传资料(纪录片、画册、数字展厅)。加强渠道开拓与准入破壁,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在国内外重点城市开设高标准品牌示范店。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平台,优化跨境物流与冷链解决方案。深入研究目标国际市场法规标准,突破食品安全、认证等准入壁垒。加强国际交流与事件营销,积极参与国际美食展会、文化交流活动。争取承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美食分论坛等国际性活动。邀请国际美食家、媒体人、KOL体验传播,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中国早茶文化地标”。
泰州早茶以科技创新(智造化)赋能传统技艺永续传承,以产业融合(融合化)重构价值链拓展新空间,以文化引领(全球化)提升品牌软实力走向世界。让这份源自运河桨声灯影里的“尘世幸福”穿越时空,成为代表中国味道、讲述中国故事的闪亮名片,在新时代的沸腾烟火里,续写其千年传奇的壮丽新篇。
(作者系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