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深刻阐述了江苏在挑大梁上要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进行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此次全会既是江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政治宣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省上下坚持边学边干、边领悟边实践,扎扎实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保持向新向好态势。江苏以创新破题,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二,建有国家高新区18家,数量全国第一,其中4家进入全国前20强。从加快修改《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到精心筹备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从持续扩大“苏科贷”规模,到推进建设第二批12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江苏正以一连串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堵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以改革破题、以开放赋能,江苏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勾勒崭新图景:今年1—5月,全省进出口规模达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以“稳规模、优结构、强韧性”为主线,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在国际市场开拓中不断刷新速度、提升效能。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江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产业协同联动,让技术、资金等要素畅通流动。同时,立足全国“一盘棋”,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将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首次把“设置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坚持将可用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今年1—4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2万人。在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苏一批城市、村镇、单位、家庭、学校受到表彰,同时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展示了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建设成效。
事业越向前推进,越是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中把准方向和路径。要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政治高度,把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历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一体学习领会,切实增强挑大梁的责任感,准确把握“四个着力点”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一项一项细化思路举措,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全会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作出了细化部署,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明确“任务书”、规划“路线图”。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要自觉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要的是在“卡脖子”难题上攻关突破,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锻造一批“撒手锏”技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统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突出应用基础研究,统筹好战略科技力量,切实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着力抓好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对传统产业,主要是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加以改造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做精做高做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推动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高端纺织、生物医药、船舶海工等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对未来产业,要在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前沿材料、低空制造等发展新赛道上加快发展、争取主动。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推动高新园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各种堵点卡点,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南京埃斯顿自动化集团继去年发布负载700公斤的工业机器人、填补中国重载机器人领域空白后,正加紧研发负载1000公斤的超载重机器人;无锡高新区大力培育“未来空间+深地深海空天+先进航空航天装备”新赛道,着力攻克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低成本发射技术等关键技术;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以“优势产业聚集区+优势学科专业群”协同发展为核心路径,探索“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模式,协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新生代创新创业群体、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肩负“挑大梁”重任,唯有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敢闯敢试、内外兼修,方能为发展持续破除障碍、不断注入动能。省委全会聚焦“勇争先”要求,部署了一系列具体任务。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站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矫正市场失灵,增强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协同性和适应性。深入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不断强化扬子江城市群牵引带动功能,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增强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竞争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能级,不断优化省域生产力布局。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升级,扩大重点领域服务消费,拓展消费新场景,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不断强化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保护,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优化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巩固传统市场,挖掘新兴市场潜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当前,全省正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在市场准入、跨境贸易、要素流动等领域推出系列突破性举措。南京海关开发出AI智能集装箱无感验放、邮政人工送货智能“刷脸卡口”等创新监管手段。苏州等地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海外仓建设、数字化营销等新业态。今年,省贸易促进计划将境外展会项目扩增至288个,省级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扶持比例提高到70%以上,还将组织省内企业对外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引导产业“出海”布局多元化。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经济大省不仅指经济体量大,更意味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大,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就是要努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要持续推进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谋划构建沿长江产业创新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延伸,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025启东(上海)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270亿元,在上海建设科创“飞地”,就近孵化10多个科技项目。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对接,深化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合作,深度链接京津冀大院大所“创新源”和粤港澳国际科创中心、全球高端人才等资源,共建一批高等级科创平台、产业飞地和离岸人才港,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无锡率先成立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代表性合作项目近百个,合作金额超千亿元。要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与共建国家人才、技术、经贸合作,积极拓展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着力推动境外合作园区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丝路贸易促进”计划,全面提升“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水平。作为江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西港特区目前已创造就业岗位3.2万个,年进出口总额占柬埔寨外贸总额比例超过7%。要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把国家要求、当地所需和江苏所长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理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抓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太湖安全度夏等工作。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家底厚实,积累了大量改革发展经验,理应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主动作为。全会强调,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持之以恒下功夫,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养老、托育、生育、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等涉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今年以来,我省坚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6124万元补助资金惠及全省1.5万余名孤困学生,1.8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场馆免费或低价开放。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完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要稳定就业容量、扩大供给增量、提高服务质量,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当前,稳就业难度明显加大,我省各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好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文章,更好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江苏将以此次全会作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举措,确保全会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