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决战十四五 | 头条新闻

“十四五”以来江苏建成27支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骨干队伍

发布时间:2025-10-16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江苏夯实应急救援能力基础,已建成27支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骨干队伍,涵盖防汛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灭火等自然灾害类救援。建成江苏省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基地、江苏省森林灭火应急救援基地等2个省级基地,依托安能集团常州分公司建成应急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常州基地,打造应急救援综合平台。依托连云港、盐城射阳通用机场成立航空应急救援保障基地,2架中型救助直升机入驻,累计执行航空搜救任务91起、救助遇险人员115人。
  全省各级共储备应急物资206万件(套),其中,省级储备49.8万件(套),建成“1+8”省级物资储备中心库和前置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品种齐全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有力保障了灾害处置和救援救助工作。
  在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查评估和专项规划编制进度上,目前江苏均居全国前列。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承接应急避难场所规、建、管、用等统筹职能,联合13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1336处存量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开展首次调查评估,形成逐个场所评估结论,并同步绘制各市、县级场所分布现状图。编制完成江苏省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初稿,同步开展应急避难策略、避难人口分析等专题研究。
  近年来,省应急管理厅健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制度机制,制定江苏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规范议事协调机构运行,出台《江苏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工作方案》《江苏省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复盘推演机制》等,建立健全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处置、联合检查、复盘推演等机制,强化“防”“救”工作衔接,形成协同应对合力。
  江苏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0—2022)。省普查办(应急厅)统筹相关部门,还对全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6大类灾害致灾要素,以及承灾体、历史灾害事件、减灾能力、各灾种重点隐患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已形成3898万条海量调查数据,编制形成省、市、县三级单灾种评估区划和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报告,为规划编制、灾害防范、工程建设、应急处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省防减救灾办组织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气象、地震等部门,梳理各相关行业领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现状和短板弱项,推动将能力提升工作凝练成具体工程项目,纳入相关行业领域“十五五”规划推进实施。建成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接入单灾种监测数据和承灾体、减灾资源等数据,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提升风险分析和综合研判能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