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导读

当好提振消费生力军 探索人文经济学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杨志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文旅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思路举措,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当好提振消费生力军,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大文章,探索人文经济学江苏新实践,努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多作贡献。

优化产品供给 更好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

文旅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我们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推出更多提升消费者新鲜感、愉悦感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文化消费与精神富足的双向奔赴。今年15月,全省文旅市场人财两旺,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和游客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1.8%11.3%,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额占到全国的10.6%、保持全国第一。

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出更加丰富、更接地气的文化大餐,是加码百姓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创新举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家门口系列活动,其中,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前11站累计接待观众180.5万人次、日均达1.2万人次,南京博物院小粉炉等文创销售额近1100万元。要在持续提升这个巡展热度的同时,组织举办好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并推动优质非遗资源进景区、进商圈、进乡村、进社区、进历史文化街区、进新型文化空间,以更多精品展览、爆款文创、沉浸体验带热话题吸粉、带货产品吸睛、带动消费吸金

推动博物馆添彩美好生活。当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注重从物的展示转向人的连接,不少个性化文创、高品质特展人气爆棚,形成文博+消费新热点。去年9月,我省制定出台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目前13个设区市均跟进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实现了创新一项机制、激活一个领域。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有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文创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1%34%。我们要总结推广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经验做法,鼓励更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品牌,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同时,带动居民游客新消费。

推出丰富多样的文旅促消费活动。近年来,我们连续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已成为聚客引流的强磁场。今年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融合项目,围绕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及时发布1800多项文旅活动和130多项惠民措施,引导参赛城市推出看球+旅游+美食等文体旅套餐,形成了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要放大文体旅联动促消费效应,引导各地把苏超作为城市文旅邀请函,完善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生态链,吸引更多人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同时,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打造更多具有烟火气”“文化范文旅产品,联动全省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文旅消费券、票根+”等优惠措施,探索景区一次购票、多次多日使用管理模式,让游客深度体验游。

打造支柱产业 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文旅产业带动力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我们要强化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实施好优质产品供给、消费服务扩大、产业空间拓展、经营主体培优、市场环境优化和政策支持保障六大行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文旅消费扩量、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也对激发文旅消费具有牵引作用。一方面,要统筹传统文旅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文旅业态发展壮大,引导各地结合实际打造适应市场需要、独具特色的文旅增量项目,今年我们将用好1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扩大文旅消费服务,及时兑现文旅新业态等913项奖补事项(项目)。另一方面,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通过全链条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支持各地推出更多有温度的便民措施,打响苏心游公共服务品牌,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丰富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消费业态。深化文旅与农业、工业、教育、交通等相关行业协同联动,有利于延伸文旅消费链条,做大文旅消费蛋糕。要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加快发展乡村旅居游、工业游、研学游、康养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发展游轮游艇、冰雪主题景区、低空旅游产品,打造太湖揽胜水上旅游、自在驾游房车露营驿站、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等品牌,为人们提供更多必购、必吃、可玩、可观的消费选择,推动文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促进文旅细分市场消费。随着休闲体验式文旅需求日益增长,需要深耕文旅细分领域,持续释放差异化、多元化消费潜力。要着力发展一老一小文旅消费,开发家庭游、错峰游、怀旧游、少儿题材剧目演出等产品。大力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推出首发首秀、联名款文创、非遗手作等时尚国潮产品。加力发展入境旅游消费,创新入境旅游线路产品,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推介工艺美术产品、非遗产品、老字号产品等进入退税商店,增强境外人员入境旅游体验和消费意愿,实现入境游客流量变消费增量

深化融合创新 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文化、旅游、科技等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共兴,能够带来更多新业态新体验新模式。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科技赋能有效机制,衍生跨界融合产品服务,有效拓展文旅消费空间。

以全域可游拓空间。要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我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等叠加战略,深入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串珠成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适应文旅市场下沉趋势,引导各地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强基焕新,积极打造沉浸城市休闲空间,加快发展小而美县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客流起来、人气起来、消费起来。

以文旅融合拓空间。江苏文旅资源单体有118万多个。要立足我省文旅资源特色优势,迭代升级文化遗产+旅游”“演出+旅游”“音乐+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建设一批主客共享的小剧场、曲艺书场、沉浸式演出场所,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演艺新空间和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具有江苏印记的文旅品牌矩阵,持续办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长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支持各地打造演唱会、音乐节等城市名片,培育体现特色地域文化的“IP+消费,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

以科技赋能拓空间。现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越来越深度融入文旅消费场景,很多传统旅游景区借助智慧赋能成为热门打卡地,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典型案例。这就启示我们,要围绕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持续扩大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推进文化遗产数字传承,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打造更多VR大空间、云上博物、文旅机器人应用等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体验场景,带动文旅消费更加起来。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