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导读

着力推进乡村治理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23-03-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方 针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精细治理为抓手,以共治共享为关键,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现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新气象。

举党建之纲,推动大抓基层落地落实。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始终牵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一是建强组织推进体系制定镇街党委书记、分管党务负责人、组织委员、村居党组织书记四级责任清单,推动履责有方向、有抓手。构建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完善沉底到边的工作网络。选配13名镇级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48名村级第一书记,完成28个党组织整顿转化,整顿整治67个农村超大支部。全面推进抓管带工作机制,以三提三创攀新高主题活动、基层党组织亮旗帜见堡垒、亮服务见队伍、亮职责见担当亮见行动等为抓手,把党员先锋队伍建强、抓实、用好。二是建强干部队伍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构建“1+4+N”专业化管理模式,使得村干部选拔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实施村书记轮挂工程,出台村书记凡提六必操作办法,常态化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深化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连续4年选聘见习村官”500名,开设村干部雁阵讲坛,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大学堂,全方位提升头雁领航、群雁共振能力。三是建强政策保障体系实施村集体增收四定四促行动,出台党建引领两社联动、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十五条等系列配套文件,建立500万元基层党建运转专项资金池、2000万元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池,推动基层组织运转更顺畅、更稳定。率先落实村(社区)书记收入稳步增长机制,建立四岗五级薪酬待遇体系,保障村干部基本薪资待遇,村书记、专职村干年度平均报酬同比增长20%29%,让基层干部待遇更好、干劲更足。

下绣花之功,推动乡村治理精准精细。充分发挥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治理力量整合、重心下沉和科技赋能,以绣花功夫绘就乡村治理现实图景。一是做优网格化服务依托网格载体,大力推进网格化+微服务,不断拓展治理与服务内容,着力强化有效治理与精准服务,实现小事不出、大事不出村。在全市率先启动微网格建设,在原有综合网格基础上,按照30—50户的标准划分微网格,鼓励村小组内素质高、能力强、情况清的党员代表、志愿者等人员主动担任信息员,实行网格员职业化管理,目前共配备微网格信息员6347名,全面激活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深入开展万人进万家活动,逐户发放民情联系卡,将困难群体的民生保障工作纳入网格服务清单,实现帮办代办零距离。结合镇街自身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以村居为服务圈的网格驿站、网格家园等阵地,承载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功能,全区共建立阵地264个,覆盖率100%二是做强智慧化治理强化码上解纷线上平台实战化应用,最大限度整合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源力量,将工作阵地由线下线上拓展,调处手段由线下线上延伸,构建矛盾纠纷上报、受理、调处、反馈的双向闭环,真正实现让群众调处全参与、流程全掌握,三水街道锦联社区新一代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积极拓展线上阵地,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新形势和群众新需求,开发微治理积分APP云脚板微信小程序,为增强治理效能注入科技力量,不断提高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坚持建用并举、以用促建原则,创新雪亮工程应用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乡村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溱潼、娄庄、白米、俞垛等镇居民在家就能通过电视屏了解村务公开内容,足不出户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做实法治化宣传引导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抓好宣传阵地建设,结合一约四会等载体,协调网格法官、义务律师经常性开展普法宣传和免费咨询,及时有效解决群众需求,形成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网格任务与警务职责无缝对接,网格员、社区民警、治安协管员捆绑作业、联动联勤,强化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重点人员的精准管控,村民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树文明之风,推动乡村生活和美和谐。坚持在树立文明风尚、推进移风易俗、聚力文化惠民上持续发力,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是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服务中心、百姓大舞台和农家书屋建设镇村全覆盖,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4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实施3311文化扶持工程,让有戏看、有书看、有电影看、有活动参加成为农村群众的新时尚。全区建立民间演出队伍43支,具备专业创作技能的30人、民间艺人400余人。我区先后获评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先进区、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示范区。注重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溱潼插秧号子、张甸斗七巧等一大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我区先后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溱潼会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溱潼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二是乡风民风向好向善坚持将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硬抓手,破除婚丧嫁娶中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村群众走出过度人情消费,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村村均修订完善符合时代精神、贴合本地实情的村规民约,建立由老党员和新乡贤组成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重点针对邻里纠纷等民间事务开展调解、监督和评议,将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村级事务、三资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广泛协商、民主讨论,提升乡村自治水平。三是文明创建有声有色培优做强姜有爱·堰阳天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矩阵,常态开展堰传习、堰传福、堰传礼、堰传艺、堰传美等堰传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从纸面落到地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长(站长)项目,全面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双一工程,推动解语花”“湿地使者”“繁星花等一大批实践品牌持续放大社会效应。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文明细胞创建,引导农民群众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先后创成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国字号文明创建大满贯。建好用好乡贤馆、道德讲堂、美德善行榜等平台载体,让身边好人入馆”“登堂”“上榜成为常态,使学好人、做好事成为农村群众的普遍共识,累计上榜中国好人15人、江苏好人30人、省道德模范4人、省最美人物6人,孝老敬亲、诚信友善、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作者系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姜堰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