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资于人”力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邱泽森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篇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书写的大文章。民政部门作为服务民生的政府部门,承担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牵头责任。近年来,江苏民政系统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的核心理念,将应对老龄化挑战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机遇,将老年人福祉需求作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财、物、策等方面系统性、前瞻性的投入,促进健康老龄化与银发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以投资于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

投资于人的需求,构建精准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

投资于人,核心是投资于人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坚持以满足老年人福祉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场景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原居享老,让居家养老更舒心。家庭是老年人首选的生活场所。江苏将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设置、家庭成员照料护理技能培训等项目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建成标准化家庭养老照护床位2万余张,为高龄和经济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将专业服务直接送入家庭,已覆盖370余万老年人,让老年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

聚焦社区安老,让社区服务更便捷。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将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床边家边周边,建成标准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30家,实现了城市街道全覆盖;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8万余个,覆盖率达85.7%。深入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建成各类老年助餐服务点8000余家,惠及数百万老年人,基本能满足老年人便捷化、优质化就餐需求。

聚焦机构颐老,让机构服务更优质。机构养老是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重要的养老选择。大力发展机构护理型床位,建成并运营养老机构2200余家,床位近40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近七成。推动机构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普惠化,在机构内推广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签约普惠养老机构234家、床位近4万张,为失能失智和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了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服务选择。

强化医养结合,让健康养老更可及。持续推动医养资源深度融合,推进位置邻近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普遍签订合作协议,规范签约率达96.6%,将专业化医疗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及护理、康复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支持医办养”“养办医双向发展,畅通医养转换通道,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之忧。

投资于人的未来,激发银发经济新动能

投资于人,更要投资于人的未来发展和价值创造。银发经济是发展的新蓝海,通过产业培育、消费促进、科技赋能和人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市场主体,构建集聚发展新格局。出台培育建设银发经济特色园区的指导意见,大力培育发展各有侧重、互为依托的国家级和省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各类养老产业企业超5.7万家,数量为全国第一,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竞相发展。搭建银发经济发展协作平台,以举办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和长三角国际健康养老产业交易会为主要平台,激发银发经济市场活力。

促进消费升级,拓展场景激活新需求。积极推动康养+金融”“康养+文旅”“康养+医疗等模式,拓展银发经济消费场景。抓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契机,争取3亿元超长期国债支持,2024年带动14万户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或增配辅具。今年,继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并在每个县(市、区)建成1家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实现全覆盖。各地通过发放养老消费优惠券,开展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活动,打造银发市集、老年人购物节等多种形式,促进银发消费升级。

推动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养老新标杆。在全国率先设立养老服务科研项目,安排引导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加强老年康复辅具、老年产品用品的设计研发和推广应用。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4个、示范街道(乡镇)18个,42个产品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产品涵盖智能家居、养老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培养专业人才,筑牢长远发展新根基。育才是投资于人最直接的体现。十四五以来培训养老护理员超50万人次,发放人才补贴超6000万元。在全国率先创设养老护理专业职称体系,两年来评定养老护理专技人员626人,为一线护理员打开了职业上升通道。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建设全国首家本科以上层次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构建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培育高层次、专业化养老行业领军人才奠定了基础。

投资于人的保障,筑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根基

投资于人,更要投资于人的安全、尊严和基本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老龄工作制度保障。江苏是全国首个高规格组建省级老龄议事协调机构的省份,由省委副书记任老龄委主任,出台了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大格局。

加强财政投入,强化养老服务资金保障。稳定的资金供给是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江苏老龄事业起步早、投入大,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比例不低于55%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约10亿元专项资金,通过精准补贴老年人、扶持服务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及培育专业人才,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拉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扩大服务供给。

加强综合监管,强化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安全是养老服务的生命线。在全国率先完成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指令性任务,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隐患排查整治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出台规范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的政策措施,制定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力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和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系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