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的殷切期望,为江苏外贸发展指明了方向。外贸作为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支撑,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关键举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江苏坚持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市场多元化与物流便利化统筹推进,2025年上半年取得外贸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的亮眼成绩,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江苏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更彰显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江苏经验”和“江苏方案”。
强化政策赋能,构建外贸发展新生态
江苏以系统性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为核心引擎,通过优化监管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大力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全面构建支撑外贸主体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高水平发展生态与制度环境。
政策支持是江苏外贸保持活力的根本依托。江苏通过系统性、多层次的政策供给,构建了有利于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202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出4条具体举措,形成了覆盖外贸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这些政策不仅注重短期纾困,更着眼于长期发展,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展位补贴、税费减免等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特别注重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制度创新优势,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优化监管模式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常熟海关针对企业“两头在外”特点量身定制加工贸易转型方案,引导聚复科技通过设立进料加工手册降低成本超1000万元;江阴海关推行“一对一”助企服务,“抵港直装”模式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更促进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跨境电商是拓宽企业参与国际循环的关键路径。江苏通过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战略,打破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壁垒。在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下,“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模式蓬勃发展,连云港东海县穿戴甲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年销8000万副,带动产业链产值超80亿元。全省打造30个跨境电商产业带,通过培训赋能、平台搭建、物流支持等综合服务,让众多小微企业实现了“卖全球”的梦想。
深化创新驱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江苏外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通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及生产模式智能化,加速传统制造向高端跃升,持续培育以技术、品牌与质量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产业升级是提升外贸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江苏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外贸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江苏制造业正在从传统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型,出口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特别是在船舶制造领域,企业通过突破LNG运输船等高端船型技术,在全球绿色航运浪潮中占据先机,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
技术创新是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核心动力。江苏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新的出口增长极。通过技术创新,江苏企业不仅巩固了传统市场,更开拓了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实现了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技术创新已成为江苏外贸企业应对国际竞争、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驱动力。
智能化改造是增强市场响应能力的重要变量。面对外贸订单“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快交期”的新趋势,江苏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动企业加快部署柔性制造单元、协同制造平台和“小单快反”系统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对生产线进行模块化、数字化改造。这种智能化改造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响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保障订单交付效率。通过智能化改造,江苏企业正在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江苏“新三样”产品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拓展市场布局,开辟外贸增长新空间
江苏外贸以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为目标,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优化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系统性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为外贸持续增长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市场多元化是应对国际经贸风险的战略选择。江苏通过系统性推进市场布局优化,构建了更加稳健的国际贸易网络,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实现了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布局。市场多元化战略不仅分散了贸易风险,更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使江苏外贸在全球经济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适应性。江苏实践表明,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更提升了在国际经贸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物流通道建设是提升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支撑。江苏通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模式创新,显著提升了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江阴港相继开通三条国际直航航线,其中智利航线作为首条直通南美洲的干线,较传统模式缩短物流周期约20天;常州港首航北非海运航线,为周边企业开辟了新的物流通道。这些物流通道的创新建设,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增强了江苏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的国际竞争力。
新业态培育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引擎的必由之路。江苏通过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从传统线下开拓市场转向线下线上并重,从重点关注欧美市场转向多元市场均衡发展。中阿示范园、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以及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江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深度。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不仅创新了贸易方式,更提升了江苏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节点功能和辐射能力。
站在“十五五”规划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江苏外贸须在现有改革创新与开放实践基础上持续深耕,进一步将创新基因嵌入产业链价值链核心,以更具前瞻性的开放姿态拥抱全球经贸新格局。这不仅能为江苏外贸在“十五五”期间积蓄更强劲的增长动能,更能为全国外贸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持续彰显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助力在全球经贸变局中行稳致远。□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