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一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所体现出的战略思维、战略眼光、战略智慧,为党员干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方法,确立和优化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提供了生动案例和鲜活教材。
领导干部要强化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非常注重从战略层面出发,以战略思维谋划地方发展。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维”。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发表过题为《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文章。这些战略思维方法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当地事业发展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执政本领。
以全局视角进行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2012年,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对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乃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就把抓作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推进,先后在正定制定出台改进作风“六项规定”,在宁德制定实施“廉洁自律12条”,在浙江主持制定“十项规定”。这些探索与实践,为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以系统观念展开运筹帷幄的战略布局。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谋一时。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提出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在厦门、福州工作期间,又主持设计了15年发展蓝图、“3820”战略工程等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即提出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契合的“八八战略”。在这一系列战略布局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又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他在浙江率先开展构建标本兼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系列实践,提出了与“三不腐”一脉相承的“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理念,既为省域党的建设作了探索实践,也构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以统筹兼顾实施因地制宜的战略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提出“要多一些战略思想,立足于一村、一乡”;到宁德工作后又提出“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强调“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基础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对各地提出重大要求的思路是高度吻合的。
正确的战略抉择和科学决策,来源于周密深入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在地方工作期间,每作出一个决定、制定一项政策之前,都亲自深入基层去调研,政策制定下来后,还要亲自到基层督促落实,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作出了示范。
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八八战略”不是拍脑袋瓜的产物,而是他在长达9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为浙江量身定制的科学决策。习近平同志不仅身体力行进行调查研究,还十分注重总结调研经验,提出了“深、实、细、准、效”的“五字诀”,为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方法论。
把调查研究作为破题之策。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打开工作局面的起点。他针对宁德下党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五无问题”,曾“三进下党”,协调解决当地建设发展难题。
把调查研究作为亲民之举。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亲民爱民的“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视其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他在地方工作期间都轻车简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这些,都为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推动好的发展战略和决策的实施,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狠抓落实
完整的、全面的战略思维,不止步于战略的制定和提出,而是要贯穿战略落实完成的全过程。推进战略的执行和落实,是战略思维的后半段,同前半段一样重要。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他在浙江提出“八八战略”后,就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八八战略”实施多年来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成功的秘诀,也是继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战略魄力。“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的工作理念。他曾针对《福州晚报》一则消息,指示有关部门只用50个小时就发布消息向群众反馈。他当时在福州所强调的“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与他后来对江苏提出的“看准了就抓紧干”重大要求高度一致。
坚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战略毅力。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针对当地的落后面貌,形成了“四下基层”“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工作方法,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抓落实的坚韧性和持久性特点,在推进全党上下锲而不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有着充分体现。他多次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要长期坚持”,传递的是只能紧、不能松的坚定决心和动真碰硬、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战略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生动领导实践中,更好地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战略上判断准确、战略上谋划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努力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更加自觉地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