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实绩自觉扛好挑大梁共同责任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崔步银    

挑大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省委要求淮安保持好势头、提升贡献度的新期许,锚定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奋斗目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以实干实绩自觉扛好挑大梁的共同责任。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夯实发展硬支撑积极融入全市353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战略,狠抓工业、做强产业,真正让特色专业化引擎的动能更加充沛、驱动力更加强劲。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南化北新、南北联动发展思路,形成南北两个既各具特色又紧密协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北片区以比亚迪为龙头,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集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南片区依托丰富的岩盐资源,集聚了富强、实联等基础盐化工企业以及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初步形成了从盐卤开采、加工合成制盐制碱,到后道耗氯耗氢、产品完善的盐化新材料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选48名精干力量,组建12个招商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新产业,综合运用驻点招商、大使招商、协会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一图一表一清单、一帮一办一专班项目推进机制,打造化工项目极速审批模式,推动开工、竣工、达产、列统环环相扣、齐抓共进。提升产业层次。深化领导挂钩、部门挂联、专员挂包三挂工作机制,针对企业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需求,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扩展式、爆发式发展。深入实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制定一企一策提升方案和一户一档服务清单,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户,加快传统化工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坚持把空间资源高效重构作为重要抓手,释放发展新动能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动真碰硬开展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两年行动,不断提升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聚焦三类土地。完善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从经济效益、发展前景、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五个价值维度,对化工企业进行ABCD四级分类评价,凡C-类及D类企业一律纳入整治范围。紧盯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圈而未用土地三种类型,实施低效闲置资产起底行动,全面摸清底数、逐个地块过堂,最终确定666094亩纳入整治范围。用好四种方法。优先选用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企业自身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延链三种方式,审慎使用平台公司收储运营方式,助推市场化盘活。坚持现有资产充分利用、原有资质保留沿用原则,引导新项目置换老项目、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减少财政支出成本、企业投入成本、平台收储成本,努力实现企业获利、政府受益的双赢局面。把握六个原则。坚持主体要更换、产品要更新、科技要创新、投入要加大、效益要凸显、环境要提升的原则,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企业质效、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片区功能。按照高效益、高投入、高安全的要求,设置项目准入门槛,优选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链上下游契合度高、产品原材料互补性强的企业入园。

坚持把科产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根本任务,锻造发展强引擎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施产业焕新、项目追新、人才引新、平台创新、服务更新五新工程,加快成为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创新型企业集聚区、上市公司和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区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窗口期,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三年攻坚行动,逐年分批推进化工企业老旧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提升智能化水平。出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十条措施》,鼓励重点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新上产业链配套型科技项目,推动聚氨酯、氟硅有机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建强高能级科创载体。围绕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总体需求,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多层次化工中试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四个平台。依托百企百校结对工程,推动重点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市场化引入专业孵化运营机构,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协同攻关、验证和应用,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园区高效转化落地。集聚高素质创新人才。完善校企双落户”“双向兼职的人才引育模式,优化园区企业引进博士薪酬补贴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行业紧缺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加快推进化工人才实训基地项目,深化企业与大中专职业院校合作交流,紧扣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育,为企业培养更多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人才,推动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核心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公平性,一体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全面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产业发展动力。管理体制改革突出精简高效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要求,对职能机构进行系统性重构,将7个事业单位全部并入职能相近的行政单位,实行合署办公,推动70%以上的人员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安全环保等一线部门配备。坚持资源配置优化、治理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的原则,撤并整合19个行政村,新设立5个社区,保留2个村。人事薪酬改革突出优绩优酬坚持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全体科级及以下人员原有个人身份和职务职级封存进档,按照19级聘任上岗,通过过程性监测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树立实绩导向,打破身份界限,畅通行政、事业、企业三类人员使用渠道,2名经济和招商一线实绩突出的年轻同志调任公务员;行政、事业人员各有1名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平台公司改革突出四个10%”围绕机构更精简、管理更高效、业务更聚焦思路,整合形成1+2+4管理架构,推动90%人员到经济一线岗位,只留10%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科学调整岗位设置,全员参与岗位竞聘,确保待岗人员动态维持在10%;构建市场化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工资性支出同比压降10%;按照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0%目标,科学设定各部门、子企业基本线、增长线、突破线三级考核指标,倒逼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时代考卷常答常新,淮安工业园区将始终保持赶考的状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为淮安在全省勇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