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许 辉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扬州正处在冲刺决胜的关键时期,市委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扣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持续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聚焦内容精准供给,突出三个围绕培训内容是核心,直接决定教育培训成效。要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干部所缺,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强化政治引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的主题主线,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进头脑。要系统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葆政治本色。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和政治能力训练,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剖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践锻炼等,引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扬州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培训内容要紧贴城市发展脉搏,深度融入扬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聚焦市委三个名城建设宏伟目标,围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核心任务,精准设置课程模块。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趋势,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业态、新模式的系统学习培训,着力提升干部把握发展机遇的战略眼光、防范化解风险的前瞻思维,使干部真正成为引领扬州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围绕干部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滴灌。深入调研分析干部能力结构中的共性短板与个性不足,针对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的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储备不足等共性问题,加强系统培训。同时,精准识别不同类别干部的个性化短板,如专业型干部的领导力、年轻干部的实践历练与抗压能力、结构性干部的综合素养等,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聚焦关键对象群体,突出三个重点干部队伍规模庞大,优势培训资源要突出重点,覆盖关键。重点抓好关键少数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发展面貌。要下决心、出实招,确保新任职的县处级、乡科级党政正职及时接受系统培训。采取短期培训、专题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重点提升政治能力、战略思维、领导艺术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探索建立点名调训机制,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应训尽训。重点培养年轻干部。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特点,适时培训。抓好县处级、乡科级后备干部,新任职年轻副处职干部,以及结构性干部、党外干部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和选调生的系统培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和实践能力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重点培训专业人才。围绕三个名城建设亟需和事业发展紧缺领域,不搞大呼隆,重在小而精,开设专题小班化培训。针对投融资、专业招商、数字经济等方向,精准遴选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干部,开展如金融特训营等短周期、高强度、实战化的专项训练,着力培养一批懂产业、精业务、善操作的专业化骨干力量。

聚焦方式优化创新,突出三个增加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要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增加情景模拟与现场教学比重。改变过度依赖课堂讲授的模式,在各类班次特别是中长期班、专题班中,增加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等情景模拟教学和沉浸式现场教学。精心选择全市及周边体现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基层治理等生动实践的教学点,组织学员带着问题看、结合实际思、集中研讨议,通过理论导入+现场观摩+研讨交流+实践运用的闭环模式,增强直观感受,深化理解认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教学双向互动深度交流。改变教师单向灌输、学员被动接受的状况,将互动研讨、案例分析、学员论坛等有机嵌入课堂教学全过程。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深度参与、积极思考、分享经验。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员疑惑、调整教学重点,更能激发学员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增加效果评估与成果转化力度。强化学习成果的检验与应用,除传统的听课、阅读、撰写笔记外,突出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在年轻干部班、中青班等重点班次中,通过集中答辩、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等方式,出真水平、出真成效。尤其要抓实实践性作业的质量,建立咨政建议等优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将学员培训期间的具体表现、评估结果及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干部考察识别、监督管理的重要参考,倒逼真学真用。

聚焦部门相互联动,突出四个协同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离不开组织部门与各地各部门的紧密协作、同向发力。协同培训任务。组织部门加强统筹谋划,贯彻落实基本培训全员覆盖要求,充分利用党校主阵地资源,积极引导市级部门各类干部培训班次优先安排在市委党校举办。加强跨省培训审核管理,确保培训资源集约高效使用。协同师资建设。坚持练内功借外力相结合。一方面,充分依托市委党校自有师资,压担子、给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竞课评课、名师工作室等机制,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增加党校教师授课比重。另一方面,精准对接中央党校等高端平台,协同引进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实战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师资库。协同教学管理。共同抓好培训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学风建设和纪律监督。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和市委关于培训纪律的要求,将严的标准贯穿入学教育、课堂管理、组织生活、效果评估等各环节,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协同服务保障。强化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理念。做好学员在校期间的后勤保障、教学评估以及训后的跟踪问效工作。提升后勤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优化教学评估的精准性,探索建立学员训后表现跟踪机制,共同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