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仲 兵 李树文    

当前,数字技术正广泛融入基层治理,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探索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充分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数字时代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社区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场域。技术不仅是治理工具,更深刻改变着治理结构和治理逻辑。从电子政务到智慧治理,政府治理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治理重心下移、服务精准化、参与多元化趋势明显,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凸显。而我国基层治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作为治理核心,其领导能力直接关系治理成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必须依靠党组织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类资源、推动集体行动。

数字治理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智慧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延伸了治理触角,但在一些地方,技术与党建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过于强调技术工具性,将治理简化为数据算法,党组织沦为执行末端,政治功能被弱化;有的面对新风险新挑战,传统党建模式与数字技术融合不够,反应滞后。一旦技术替代了干部下沉、算法消解了人情纽带,可能导致治理有效率温度。必须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保证,把技术赋能作为重要支撑,推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

推进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双向赋能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结构、风险类型、服务需求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运用技术推进自我革新,发挥党建引领和数字治理深度融合的作用效果,推进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双向赋能。

发挥平台作用。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党组织适应变革、提升引领能力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数字治理平台,能够快速传递党的政策声音,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平台数据驱动决策,不仅推动组织干预更加精准,而且更加高效地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江苏在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南京市建邺区探索打造建邺智慧党建系统等信息化党建载体,面向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广使用,使党员教育从线下拓展到云上,覆盖面、及时性和感染力有效提升;苏州市海棠花红E党建工程,精心打造一核两库三机制四项行动工作体系,以党建红色引擎激活互联网产业新动能,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强化功能整合。传统科层制下,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等问题制约了党建政治功能的发挥。通过构建云端集成数据协同优化供给流程,有利于实现政治引领与技术支撑等功能的有效结合。例如,浙江浙里红文旅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化手段整合红色资源,创新线上党性教育、文旅宣传供给模式;上海红途微信小程序,整合当地两百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提供数字实景浏览、场馆预约、四史教育等功能模块,形成多部门联动协同网络。在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功能的融合中,把党的领导具体化为技术指令和协同机制,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加强价值引领。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治理活动,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追求数据流量可能替代一线调研,碎片化学习可能弱化综合培育,工具理性可能侵蚀价值理性。技术理性强调效率,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公共利益。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深度融合,要推动技术与价值相统一。数字治理拓展了参与渠道,但要确保协商真实有效。数字平台既要注重诉求解决率,更要关注弱势群体覆盖度。算法规则要体现公平正义,防范技术滥用,让算法有使命、有温度。要通过党组织领导和群众监督,让数字技术成为政治价值的承载者、治理伦理的践行者。

夯实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融合互构基础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升级、人才队伍建设与安全体系构建,不断夯实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融合互构基础。

创新体制机制。基层治理涵盖多领域多层次,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相互赋能必须从制度机制入手,构建技术与党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要防止为规避风险,资源向容易量化的显绩工程集中,导致治理与群众需求脱节。基层党组织作为主心骨,应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把数字治理工具转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民生指标,实时监测服务质效,推动资源精准投向民心所向处。如南京市栖霞区掌上云社区,建立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闭环机制,荣获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优胜奖,入选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

补齐设施短板。当前,地区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欠发达地区网络覆盖不足,制约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加大数字基建投入,重点强化偏远地区网络建设,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共享。各地党组织可结合实际推进党建适配型改造,例如江苏省实施的数字乡村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广泛建设5G网络和光纤宽带,依托搭建乡村智慧党建平台,使农村党员和群众能够便捷获取信息、参与组织活动,有效拓展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建强人才队伍。构建体制内循环与体制外循环双轨发力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党建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党员干部数字技术能力差异,开展阶梯式培训,提升运用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培养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提高基层治理人员的党性修养和数字治理水平。建立数字资源库,提供在线学习、模拟操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跟踪。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工作者主动学习创新。依托党校和高校资源,开设党建引领和数字治理双向赋能专题培训班,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数字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党建与技术深度融合。

筑牢防护体系。在推进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融合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加密规范和访问操作系统,防止数据泄露。定期开展动态风险评估排查漏洞,优化安全架构。数字治理平台要建立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机制,进行压力测试和稳定性评估,确保持续可靠运行。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获得持续技术支持,并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数字技能和风险应对能力,全面保障党建工作安全高效运行。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建立健全全覆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并实行全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防范和处置网络安全风险,确保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党建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