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江苏示范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宁  梅 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通过打造高效平台、集聚优质资源、加强政策供给等举措,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真正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以有组织科研破解高校成果转化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科技成果的富矿和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方。但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诸多困境,大量创新成果沉睡在实验室,制约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比如有的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有的技术成熟度不高,不好转;有的科研人员缺乏工程化经验和专业化能力,不会转;有的相关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有的受制于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等。

为破解五不转难题、探索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路径,教育部与江苏省于20249月签署共建协议,设立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以下简称区域中心),推动全国优势高校与区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校地融合倍增效应,有目标、有组织地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区域中心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通高校科研与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实验室成果与产业间的死亡之谷问题。

目前区域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领域,在南京建有生物医药、信息通信2个分中心,在苏州建有先进材料、生物医药2个分中心,汇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9所优势高校参与建设,搭建了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科研人员能够在中心使用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得全面专业的服务,高效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活动。

不同于以往各个学校或团队自发、分散的成果转化方式,区域中心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机制,打破学校、地域边界,推动全国高校优势学科与江苏优势产业高效对接。从前端研究开始,就锚定产业落地的方向,打通从创新成果发现、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实现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极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以全链条体系构建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

区域中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聚,更是创新生态的共生。中心建设以来,江苏紧扣三到位一保障(政策到位、资金到位、物理空间到位,体制机制保障)工作要求,拿出超常规政策措施,汇聚政产学研金等要素,着力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努力形成需求同频、资源互通、价值共生的融合生态。

政策保障方面,围绕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增强科技金融精准供给和营造良好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先使用后付费改革等25项增量政策。

金融支持方面,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制定金融支持区域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出台33条金融政策、设立62个金融产品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高校科技成果,南京、苏州分别组建5亿元规模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

需求导向方面,以产业技术需求为牵引,选派专职人员到高校、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引导科研团队入驻区域中心。常态化举办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揭榜挂帅品牌活动,完善高校成果库和企业需求库,促进校企精准对接。

服务集成方面,搭建全国高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形成从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小批量试生产全链条服务能力。建立与参建高校的常态化联系对接,采用一高校一团队”“一院系一小组”“一教授一专员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务。

以技术转移转化为纽带,区域中心搭建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立交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一项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盆景变成产业化风景,形成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最大合力。

以先行示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江苏是经济大省、科教强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江苏,既源自江苏的独特优势、丰沃土壤,更是国家层面赋予的探路使命。打造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形成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正是区域中心的任务与目标。

落地一年来,区域中心累计对接全国高校成果5007项,转化落地197项,已具备向全国高校提供服务的能力,在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区域中心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也是高校科研团队的汇聚平台,还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数据保障与合规性的转移转化支撑体系,构建了从科研经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壮大应用的全流程全链条基金支持体系。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创新推出新质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交易超市,集交易、共享、服务、孵化、交流五大功能于一体,打造一站式、全链条、集中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苏州先进材料分中心秉持行本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学生培养和评价机制,打破人才培养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组织模式,通过学行交替本科生培养、真实课题牵引的研究生培养、多学科融合项目制教育探索多样化的创新教育模式,与高校携手培养卓越创新人才。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推出先使用后付费机制,降低初创企业风险;同时推出全国首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专属保险产品园研保,为高校和企业提供全流程风险保障。

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创新组织机制,区域中心解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问题,松开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让高校科研人员真切认识到,我要做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是可以成功的,并逐渐了解怎么做科研才能适合转化,显著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