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杭 海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目标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探索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江苏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动态修订《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各设区市在不低于省级标准的基础上均出台本地标准,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标准体系,让基本公共服务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坚持把受益面广、关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和重点项目纳入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环境等重点领域,有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优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75%以上。建立人口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挂钩机制,推动资源均衡布局。

江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逐年提升。教育服务供给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90%以上,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稳步提升,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拓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实现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标准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95%,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超85%,养老机构床位近40万张,护理院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托育和妇幼健康服务持续发力。全省千人口托位数提高至4.1个,普惠托位占比超过65%50万以上人口县(市、涉农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率达到90%,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持续改善。城镇常住家庭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大幅提升,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向好,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十五五时期江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要求、新的形势、新的需求、新的机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前,如何加快缩小差距,提升服务质量与可及性,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破解的核心课题。人口结构与需求结构变化面临新的形势。江苏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医疗、照护等刚性需求快速增长;人口出生率走低,教育资源布局、育幼服务供给面临新情况,要求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口出生率、增强人口吸引力、提高人口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呈现新的需求。新市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对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迫切,要求公共服务加快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转变,实现更高质量的十有三保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的机遇。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带来机遇,江苏作为科技大省和产业大省,需要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服务水平和供给效能。

十五五时期,江苏将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升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一是在制度保障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细化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基本质量标准、均衡评估办法,加强省市县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衔接配套,让群众的福利单明白卡更加清晰、更为细致、更有保障。二是在目标导向上,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更高质量的十有三保障提出具体目标,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持续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效。三是在关键抓手上,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进年度民生实事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更好衔接,更贴近社会所需、群众所盼、民生所急,破解供需错位难题,让民生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更具实效。四是在资源配置上,适应人口发展趋势性特征,积极探索相关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推广基层一站式公共服务综合体,加快建立既适应人口发展形势、又有利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五是在支撑手段上,加快推进数智赋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强化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实现需求精准识别和个性化服务,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聚焦群众需求大、供需矛盾大、提升空间大的领域,重点推进、重点突破。一是稳步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资源。强化学位需求预警和布局动态调整,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推动特殊教育全覆盖。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鼓励区域内紧密型集团化办学,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二是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建强高水平医院,深化医共体建设。强化数智赋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三是不断增强一老一幼服务能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居家养老照护能力,支持家庭照护,拓展农村养老服务,深化医养结合发展。增加普惠托育供给,推动托幼一体化。四是加快健全人口支持和发展政策体系。建立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全龄友好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多元化多层次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群众生育成本。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五是更好满足百姓住有宜居期待需求。积极构建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六是精心打造生态美丽宜居环境。着力提供更好的生态产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质效,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与和美乡村,合理布局与统筹建设各类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持续提升美丽江苏建设水平。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