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品质江苏”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孙沪兵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把质量强省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推进品质江苏建设,全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省域范例。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以品质江苏建设为牵引,系统推进寓监管于服务全链条治理,着力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深化质量治理创新、推进区域质量协作、增强质量惠民力度,以质量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全面跃升。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级。经济大省挑大梁,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通过技术突破、资源整合、服务升级三维发力,实现质量供给能力与产业转型需求精准适配。强化先进计量支撑。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培育建设,力争在第三代半导体、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填补10项以上测量空白。推动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计量融合创新试点,加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测量服务。深化碳计量技术研究应用,力争国家碳计量中心落户江苏,提升碳足迹核算与碳数据管理能力,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打造标准规则高地。选取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关键核心标准,开展标准制修订,对标国际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在重点领域实施标准应用试点。围绕合成生物、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持续优化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加快实现标准化技术组织全覆盖。探索开展地方标准外文版编译,着力在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等领域强化标准互认合作,以标准出海推动江苏技术、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化要素支撑体系。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精准梳理质量要素资源,有针对性地优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编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指南,建立服务标准与评价体系,有序开展服务站点效能评估,持续提高质量技术服务的适配性。

聚焦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推进质量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和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的背景下,深化质量治理机制改革,力争率先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质量治理范式。机制优化强统筹。着力完善质量强省(强市)统筹机制,强化各级议事协调机制联动效能,深入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全域协同治理格局。优化政府质量评选和奖励机制,释放标杆引领示范效应,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大苏质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力度,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队伍,优化惠企政策供给。监管升级筑防线。深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多层级、跨地区监督抽查体系,推广风险靶向抽查模式。探索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管理,完善重点产品全链条质量追溯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风险预警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计量革新强根基。锚定建设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稳步推进计量审批流程、强制检定和仪器装备综合测试评价等改革,建立覆盖量子测量、精密制造等领域的量值溯源网络,以测得准保障造得精。总结推广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告知承诺制改革、充电桩强检模式试点经验,推进民用水表、燃气表二检合一改革。标准改革拓空间。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评估机制,优化地方标准立项、实施、效果评估及复审等环节流程,探索开展地方标准立项、批准与改革政策一致性评估,推动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预警、专题培训等工作实效。

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区域质量协作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坚决扛起前沿阵地的应有担当,全方位履行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轮值职责,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质量强链联动。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协作联动机制,搭建质量创新协作平台,绘制重点产业链质量图谱,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开展跨区域质量联合攻关,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通,实现数据共享、风险共防,全面提升区域产业质量竞争力。质量安全联管。完善长三角地区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工作协同机制,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专家跨区域交流,推进产品质量联动抽查及不合格产品协同处置,深化长三角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开展长三角地区工业产品获证企业、电子计价秤等交叉互查互检。计量检测协同。推进长三角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制定发布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能力信息库,建立长三角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免办工作联合监管机制,开展CCC免办产品跨地区证后核查。推进长三角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积极推动结果互认采信。标准联通共建。发布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地方标准管理工作指南》,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合作,联合发布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和两新标准典型案例。

聚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扩大质量建设成果惠及面。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对标总书记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更高要求,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生命线,通过激活品牌价值、筑牢安全底线、优化消费环境,让质量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培育,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完善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相关标准,推动乡村管理全面标准化。聚焦农资产品、农村市场,持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质量供给。进一步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构建省级平台+区域哨点风险监测体系,实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常态化运行,强化专业市场产品质量动态监测机制,提升专业市场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健全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规范,建立抽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抽查效能,以安全底色擦亮民生成色全力服务放心消费。聚焦一老一小重点消费领域,加强新兴产品、网红产品、群众密切关注产品质量问题舆情监测,切实增强消费者对国货的消费信心。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体系,建立缺陷信息共享与协作处置机制,探索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召回管理方式。深化缺陷产品技术研判能力建设,助力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巩固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整治成果,推动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六统一扩面,实现一秤一码全覆盖,把民生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作者系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