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润港城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李 军    

幸福河湖是指能够维持河流湖泊自身健康,支撑河湖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人水和谐,让流域内群众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河流与湖泊。2025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对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连云港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境内河道、水库、湖泊众多,水韵特色鲜明。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使命担当,以河湖为单元,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河湖幸福河湖迈进。

筑牢生态底色,以环境改善支撑幸福成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是建设幸福河湖的根本前提。连云港市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着力夯实幸福河湖的生态根基。

水环境治理方面,坚持点、线、面统筹。上精准发力,聚焦石梁河水库、东盐河、凤屏湖等重点水体,重点实施生态修复与滨水缓冲带建设,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线上系统延伸,加强河湖岸线整体环境整治,构筑百里绿色生态廊道;畅通水系脉络,优化河网布局,增强南水北调、西水东输及区域互济的水资源调配能力,以活水促进河湖生态改善。上整体推进,通过花草组合、乔灌结合等方式打造沿河环湖风光带,形成叠加效益,以优质水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岸上治理方面,聚焦清四乱攻坚,破解岸上问题根源。连云港市深刻认识到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唯有彻底整治沿岸乱占、乱建等行为,才能实现河湖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一是遏制增量。严守河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面禁止干流和支流沿岸规定范围内新建高排放项目和各类违规建设。二是减少存量。常态化开展河湖周边各种违规占地、建设、排污等问题的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促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建立机制。强化市水利、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条抓的专业指导,与属地党委政府块保的属地责任相结合,构建条块结合、常态长效、协同共治的河湖治理新格局,推动河湖生态持续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生态保障。据统计,202517月份水质优良月份比例达到了100%,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凤屏湖区域记录到30余种野生动物,石梁河水库的鱼类资源恢复至21种,消失多年的银鱼也重现库区。

激活绿色动能,以产业升级释放幸福价值

做活水经济文章,培育水文化产业,是连云港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也是连云港市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环水库生态圈建设上,连云港市通过实施水源涵养、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全面提升水库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进而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石梁河水库大力发展石梁河有机鱼品牌生态渔业,形成了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到品牌营销、餐饮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年产有机鱼虾超万吨,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沿河生态带”“沿河经济带协同发展上,连云港市依托优美的滨水环境,布局商业服务、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业态,激活沿岸经济发展活力。以东盐河为例,通过建设河滨公园、提升滨水景观、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亲水空间,还显著带动了沿线地块的商业开发和价值提升,周边地块价值评估提升约15%,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端稳生态碗,吃上文旅饭,幸福河湖成为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水文化产业富民是连云港市幸福河湖建设的另一个亮点。近年来,连云港市将幸福河湖建设与本地独具特色的盐文化、西游文化等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河湖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故事,着力提升幸福河湖的文化品位和内涵魅力。在具体实践中,石梁河水库通过举办龙舟赛、起鱼节、环湖马拉松、自行车赛、音乐节、美食节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东盐河河滨公园则以盐河水韵  幸福印迹为主题,将西游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节点和活动策划,使其成为承载城市记忆、讲述地方故事的重要载体,项目服务覆盖周边约20万居民,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充分彰显了幸福河湖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强化法治引领,以浓厚氛围助力幸福长效

幸福河湖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强大的综合监管能力作为保障。

强化法治引领是推动幸福河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连云港市加大依法河湖治理力度,在严格执行《连云港市河长制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幸福河湖建设与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及群众等参与幸福河湖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及乡村振兴,使幸福河湖建设在推动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连云港市不断创新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出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动态监测、问题实时预警,形成大数据+AI+综合监管模式,实现对幸福河湖建设全过程、全覆盖监管,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全面融合、质效全面提升。

深化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幸福河湖共建共识。连云港市紧紧依托已建成的河湖工程、水利风景区等载体,构建独具特色的河湖宣教体系,生动讲述河湖治理故事,让群众认识到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居民参与幸福河湖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开展宣传进社区活动,利用农村大集、乡村大舞台等活动载体,以及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开展宣传进党校活动,将石梁河水库生态富民等鲜活案例纳入党校生态思政课,加强对县区、镇村党政负责人的培训,帮助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

连云港市的探索表明,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必须系统分析幸福河湖建设的共性特征与存在的个性问题,根据不同的河湖及周边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宜居与美丽经济融合,真正做到以河湖惠民、以河湖富民。生态河湖幸福河湖迈进,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更是连云港市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连云港市水利局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