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不可取

发布时间:2025-10-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申国华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朋友圈”“同学圈”“战友圈并不陌生。圈子,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可以有,而圈子则不可取。

近年来,社会上圈子文化甚为流行: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官场讲官场圈子……只有进了圈子才能成为自己人,才能得到圈子里其他人的帮助。进入圈子的条件,往往也是五花八门,圈子不同,条件各异。可是,大多数圈子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利益,有利可图。所以,一些人即使身居高位,却仍然对圈子情有独钟,不惜花费大量心思经营自己的所谓圈子

当下,有些圈子让本来十分正常的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有的以圈子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有的对圈子内的人称兄道弟,互相吹捧,颠倒黑白,而对圈子外的人则多方刁难,排斥打击,落井下石。更有甚者,少数干部把主政地方视为私人领地,拿原则做交易,毒化政治空气,破坏政治生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针对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清晰地划出纪律红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可见,圈子文化与党的纪律和规矩水火不容。

清理和整治圈子,需要多管齐下,吹响集结号、打出组合拳。其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面对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侵蚀,要敢于挺直腰杆,敢于和腐朽思想文化作坚决斗争,敢于担当,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二要培育良好党内政治文化,只有建设良好党内政治文化,才能有效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铲除圈子文化滋生蔓延的土壤。其三要规范和约束权力,权力往往是圈子的核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无法寻租,团团伙伙的圈子自然销声匿迹。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纪委)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