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赛事,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省体育产业集团坚持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放大“体育+”效应,瞄准赛事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三个提升”,点燃全民健身“新热潮”
提升群体赛事向“新”力。助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2024第一届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在南京、苏州双城之战中圆满落幕。突出“全民参与+城市荣誉”定位,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构建“总冠名、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官方合作商、官方赞助商、官方供应商”五级赞助体系,赛事商业开发取得明显突破。立足江苏、辐射华东、面向全国,围绕“文化提炼品牌、体育打造特色”理念,以城市马拉松赛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期间成功举办万人以上规模国际马拉松赛10余场次,覆盖南京、九江、宁波等城市,奏响以赛兴城“协奏曲”,有效丰富赛事供给,带动全民健身热潮。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以虚拟数字人的形式重现1957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精彩瞬间,天目湖马拉松创新全媒体宣传理念助力办赛城市火爆“出圈”,九江马拉松专属接驳方案提升选手参赛体验,在马拉松这项全民健身的广阔赛道“跑”出特色。
提升自主品牌赛事影响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历经十年洗礼的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焕新升级为国际自行车联盟职业系列赛。2024年环太湖赛凭借高水平的参赛车队、精细化的赛事组织、立体化的宣传报道、多元化的群体活动、全方位的赛事保障,在国际化、专业化、影响力方面持续提升,日益成为长三角区域城市的重要名片。在全国首创“江苏省大学生路跑联盟联赛”,在校园赛基础上,不断衍生城市赛、接力赛、街头挑战赛和总决赛等赛事,先后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高校举办,参赛大学生超5万人,获得全省教育、体育系统一致好评,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提升综合性赛事吸引力。成功运营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等冰上项目,获得“优秀运营商”称号。将高标准要求贯穿赛事筹办工作始终,高质量运营完成江苏省第二十届省运会散打、跆拳道、自行车、象棋、攀岩等十个赛事项目和江苏省残运会。成功中标河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管理输出服务项目。此外,省体育产业集团发挥运营管理的体育场馆众多的优势,在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江心洲E3体育公园等年均举办各类公益性赛事、活动80余场次。
放大“三个效应”,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放大乘数效应。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有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苏超”前九轮54场比赛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30万人次,第九轮南京奥体中心主场观赛人数达60633人,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2024九江马拉松赛事期间,全市40多个景区推出免门票政策,诸多餐饮、商场、超市均为跑友提供打折、消费满减、优惠礼券等福利,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领域消费增长。2024巴林左旗马拉松赛事将塞北区域特色与竞赛组织深度结合,把当地历史、人文、城市建设等元素融入赛道设置、奖牌服装设计,外地参赛人数占比近40%,较2023年明显提升,体育赛事“流量”成为拉动办赛地经济的有效“增量”。
放大带动效应。体育赛事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体育装备制造等板块快速发展。2022至2024年期间,集团先后在内蒙古运营冰雪和马术等小众赛事。冰雪项目的公众参与度逐渐上升,滑雪专业装备需求增加,有效带动了相关体育器械制造商发展。随着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赛和环南京都市圈多站赛的连续举办,赛事参与者的装备需求逐年提升,促使制造商提供更高品质、更轻量化和更强性能的自行车产品。马拉松赛事的精品化趋势使得参赛者对专业跑步服装和跑鞋的品质需求愈发强烈,不断推动马拉松装备领域的科技变革。
放大融合效应。推动体育赛事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探索市场价值新增长点。精心孵化长三角自行车穿越赛赛事IP,2025年上半年已在靖江、泰兴、淮安等地开赛,构建“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消费闭环。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将骑游线路融入城市地标,打破传统赛事边界,极大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开拓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赛道,积极推进赛事宣传、运营等领域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2023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首次实现无人机与5G网络结合的直播模式,大幅提升了直播效率。针对参赛选手在赛事体验中的痛点和难点,打造苏体赛事系统小程序,对赛事报名、信息发布、查询、地点定位、信息推送、照片及网络直播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整合,为报名选手提供全方位、闭环式的“指尖”赛事服务,并为后期体育数据积累与运用奠定了基础。
瞄准“三个方向”,打造赛事经济“新引擎”
在“专”上下功夫。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服务保障“苏超”,为加快构建多元完备的足球赛事体系贡献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前布局重大赛事,积极对接足球联赛、综合性运动会、国际级知名单项赛事等影响力大、关注度高的赛事。通过引入更高水平的竞技元素、丰富赛事内容和提高赛事组织的专业性,提升大众类体育赛事的竞技性,增强参与者的赛事黏性。
在“精”上做文章。依托文旅资源,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地方品牌赛事活动和自行车业余赛等群众参与度高、观赏性强、积聚人气的赛事,放大赛事活动引流作用,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潜力。依托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品牌影响,策划并向社会发布长三角自行车业余赛,提升自主IP赛事商业化开发能力。
在“深”上求实效。坚持服务并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通过IP经营和轻资产扩张,加大优势业务输出力度,提供涉及国内外知名赛事、综合性运动会、中小型定制活动和全民健身赛事等从策划、筹备到运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深化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年度赛事整体解决方案,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和历史资源,推出特色体育赛事,打造亮丽名片,赋能城市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冷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