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9-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田 浩  周 丽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以下简称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激发消费新潜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容量与消费支撑,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系统构建均衡高效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突出赛事牵引,构建文商旅体联动新生态。赛事是激活消费市场和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战略支点。江苏应坚持以高水平赛事提升区域影响力,通过系统规划与多层次布局,着力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和产业能量做强品牌赛事,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品牌赛事具备强大的集聚与辐射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以苏超为例,数据显示,在前6轮比赛当中,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5个场景合计实现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成功实现从体育竞赛向赛市赛势跨越。江苏应进一步拓展赛事IP价值链,持续释放品牌赛事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引入多元赛事,广泛吸引分众人群。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赛事体系,有助于实现分众参与、多维联动。2025年无锡马拉松共吸引42.9万名选手报名,3.5万人参赛,沿途共有39.1万人观赛,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会展等经济效益5.05亿元,同比增长78.2%。江苏应进一步优化赛事布局,充分发挥多元赛事对各兴趣圈层人群的吸引力。深耕赛事经济,全力延长消费链条。观赛活动与关联消费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赛事+”新业态、新模式。盐城于苏超期间设置观赛第二现场,有效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增加,核心商圈单日营收额显著增长。泰州开通球迷专列,将观赛出行与短途度假有机结合,显著促进铁路客运、酒店住宿及文创等多业态协同发展。江苏应进一步拓展赛事+”融合深度,持续释放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

强化场景赋能,打造文商旅体体验新高地。场景营造是文商旅体融合的核心内容。江苏应坚持以场景构建为核心,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持续增强消费吸引力和区域市场活力。繁荣夜间经济,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夜间经济是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南京夜金陵项目通过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动线及增设文娱活动,显著提升夜间消费热度,其夜游搜索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苏州打造多元化夜间场景,右岸仲夏夜活动带动金鸡湖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13.09%。江苏应着力打造辨识度高、体验感强的夜间消费品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演艺活动,增强文旅融合体验。文化演艺是丰富旅游体验感、提升消费能级的重要载体,优质演艺活动兼具文化与商业价值,能够实现引流与变现的双重效应。徐州彭城风华创新融合数字光影与AR技术,推出船行诗画实景体验。常州太湖湾音乐节整合国内外优质乐队资源,2024年第九届活动全网曝光超50亿次,直接营收达1.1亿元,带动消费约5.5亿元。江苏应进一步扩大优质演艺供给,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强化其拉动消费和升级游客体验的作用。打造特色市集,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市集经济天然具备集聚人流、激活消费的优势,利于展示地方文化,兼具社交属性和经济功能。苏州古城白塔西路的荷花市集成为苏州今夏爆火出圈的文化IP,不但吸引周边上海、杭州、南京的游客慕名而来,远至东北的游客也有专程而来的。江苏应持续提升特色市集文化内涵与业态融合深度,使其成为促进消费升级、展现城市烟火气的重要平台。

深挖文化内核,培育文商旅体创新新动能。文化是文商旅体融合的灵魂。江苏应坚持文化引领,不断提升融合发展的内涵质量和持续吸引力。创新利用历史资源,让传统文化起来。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南京精心打造文学之都主题线路,有机串联文学地标、书店与讲堂。徐州深化两汉文化研学体系,依托沉浸式课程与实地探讨增强体验深度。扬州创新举办运河嘉年华,融合古代遗产与现代演艺,显著带动文旅消费。江苏应持续拓展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路径,通过体验式、场景化项目,推动历史文化现代表达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非遗现代表达,让古老技艺起来。非遗通过技艺表演等动态呈现方式,能够与游客形成情感互动,满足游客对文化消费的深层次期待。镇江打造醋都工业旅游品牌,深度展示传统制醋技艺,促进周边餐饮及衍生消费。扬州三把刀、南通蓝印花布等非遗项目,通过技艺展示与互动体验,推动非遗文旅与商业联动。江苏应持续加强非遗与时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提升其在现代消费市场中的独特竞争力。培育主题文化品牌,让特色IP“起来。IP化运营是提升文旅消费能级的关键策略。常州中华恐龙园以恐龙文化为核心,成功融合主题游乐、科普教育与博物馆业态,今年春节期间整体接待游客64.5万人次,自苏超赛事举办以来,恐龙园暑期客流同比增幅达80%,充分体现文体旅联动效应。江苏应深化主题文化挖掘与品牌化运营,强化IP价值转化,为塑造城市形象和拉动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发挥科技优势,开拓文商旅体协同新路径。科技是推动产业融合与提升消费体验的关键驱动力。江苏应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加强智能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深化数字赋能,激发倍增效应。数字技术能有效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提升消费便捷性与趣味性。扬州运用ARVR及数字投影技术再现运河盛景,游客通过数字沙盘、裸眼3D及在线平台实时体验互动。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游客们可以通过智能导览系统轻松获取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便捷的数字票务系统则大大节省了排队时间,提升了旅行的便捷性。江苏应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商旅体场景中的深度融合,强化其赋能及倍增效应。升级智能设施,提升服务体验。智慧文旅建设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游客体验的重要途径。镇江建成“1+3+N”智慧文旅综合平台,整合数据和管理服务系统,提供VR云游览、智能规划和3D展示等一站式功能,实现一部手机畅游镇江。江苏应持续扩展智能设施覆盖,深化数据融合与场景创新,全面提升文旅服务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水平。构建协同平台,促进跨界联动。互联网平台具有资源整合与营销推广的双重优势,江苏应积极创新联动机制,持续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多方协同共赢的文商旅体发展新生态。例如,深化与携程、美团、抖音等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通过主题推广、赛事联动和短视频引流等方式,推出旅游套餐、消费券及团购折扣,促进带动餐饮、住宿和夜间经济等相关消费增长。 

(作者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