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四军优良传统在江苏大地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5-09-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 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江苏是新四军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从抗战烽火中的血肉相连到新时代的鱼水情深,新四军优良传统在江苏大地薪火相传、历久弥新。通过系统化宣传教育,红色基因已融入江苏儿女血脉,人民群众以创新实践延续拥军支前传统,驻苏部队以担当作为助力地方发展,共同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新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使江苏成为统领华中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从韦岗伏击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车桥战役开创华中反攻新局面,从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到黄桥战役的凯歌,从盐城重建军部的坚守到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从刘老庄82烈士血战到底的英雄壮举,到阜宁停翅港军部领导军民粉碎日伪扫荡的战略智慧,江苏大地镌刻着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印记。江苏始终将传承弘扬新四军优良传统作为铸魂育人的战略工程,为强国强军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阵地集群,加大新四军主题纪念馆(址)建设,其中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处,形成覆盖苏南、苏中、苏北的红色矩阵。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创新实景还原+数字技术展陈模式,通过3D投影再现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的艰难历程,打造重走东进路VR体验区;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推出1940·黄桥决战沉浸式剧场,观众通过角色扮演、实景互动,感受军民共饮一碗水的鱼水深情。对韦岗伏击战遗址、车桥战役烈士陵园等重点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设立红色文化长廊”“英雄故事墙,让散落的红色印记成为家门口的课堂。创新主题文化活动载体,每年举办一届新四军抗战文化节,每季度组织一次红色经典诵读会,每月开展一场红色电影展映周,在建军节、抗战胜利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万人徒步东进路”“重唱新四军军歌等群众性活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在省主流媒体推出《铁军忠魂》纪录片,开设寻访新四军足迹专栏。打造江苏红色文化云平台,抖音发起我是新四军革命精神传承人话题挑战,微信公众号铁军江苏推出每周一星栏目,讲述健在老战士或烈士后代传承革命精神的故事。

让红色基因传下去构建全学段教育课程体系,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必修内容,编写《江苏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分小学、中学、大学版)。在中小学建立红色社团,定期开展红色剧本杀创作”“红色歌曲改编等活动。打造分层分类干部教育品牌,省委组织部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在省委党校开设新四军历史与群众工作方法专题班,组织县处级以上干部赴茅山、盐城等地开展重走东进路现场教学。省国资委针对国企干部开展铁军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省教育厅组织高校辅导员参加新四军革命精神与思政教育创新研修班,开发出从新四军故事看理想信念100余门精品思政课。推动社会教育全覆盖,组建新四军革命精神宣讲团,组织老战士、党史专家、青年志愿者等,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微宣讲。创新家庭红色教育模式,开展红色家风代代传活动,鼓励家庭整理红色家谱、讲述父辈抗战故事。在农村地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红色书屋,配备新四军历史书籍、影像资料,组织农民红色故事会,让红色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让红色精神植心中选树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开展寻找新时代铁军传人评选活动,推出20年义务宣讲新四军故事退休教师王瑞兰,扎根老区义诊的青年医生团队东进医疗队等践行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典型事迹,制作《铁军传人》系列纪录片,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志愿服务激活社会力量,成立江苏省红色文化保护志愿服务总队,下设遗址守护队”“史料整理队”“讲解服务队等分队。文化产品赋能精神传播,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新四军题材作品,推出淮剧《宋公堤》、长篇小说《东进序曲》等文艺精品,其中锡剧《沙家浜》巡演超200场,成为全国红色剧目经典。开发红色记忆AR明信片、铁军小战士AI语音助手等新四军革命精神主题数字产品,累计用户超300万。

探索新时代拥军支前新路径

从抗战时期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到新时代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江苏人民始终延续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探索出适应现代国防建设的拥军支前新路径。

送慰问强能力构建科技+智力拥军新格局,成立军地协同创新联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驻苏部队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企业界组建拥军技术服务队,实现训练管理、后勤保障数字化。打造精准化物资保障体系,建立需求供给对接平台,各地民政部门定期走访驻军,收集需求清单,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捐赠方式精准保障。冬季来临前,组织暖冬拥军活动,为边防部队定制防寒服、保暖靴;夏季开展清凉进军营,捐赠空调、饮水机等设备。针对野外驻训部队,地方政府协调企业搭建移动超市”“野战医院,提供生鲜食品、医疗服务。创新社会化拥军服务模式,推行拥军联盟机制,吸纳餐饮、商超、交通等行业加入,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全省建成拥军示范街32条、拥军医院58家、拥军学校120所,形成15分钟拥军服务圈

送温暖聚军心打造军地文化共建品牌,各地文联、文旅局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每年送戏、送书、送展览进军营超千场。创新线上文化拥军形式,疫情期间开展云联谊,组织军属与官兵视频连线;开设军营直播间,邀请老兵、艺术家线上授课。开展老兵故事代代传工程,建立江苏老兵口述历史数据库,收录3000余名新四军老战士及后代的口述资料,制作成《我的父辈在抗战》系列纪录片。在中小学开展听老兵讲故事活动,在社区开设老兵讲堂。营造崇军尚武社会氛围,将双拥宣传融入城市建设,在公园、广场设立双拥主题雕塑”“英雄模范墙;在公交车站、地铁口投放军人优先”“致敬子弟兵公益广告。开展最美军嫂”“十佳兵妈妈评选,举办军属才艺展”“军营开放日活动,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

解难题促发展构建全周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人社部门推出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实施退役军人创业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针对自主择业军官,开展靶向培训。完善多元化社会保障政策,推行退役军人服务一卡通,整合社保、医疗、交通等功能,实现一卡在手、服务全有。建立退役军人医疗绿色通道,在全省三甲医院设立优先窗口,为退役军人免费体检。解决退役军人住房难题,推出军人安居工程,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提供公租房优先配租、购房补贴。搭建赋能式作用发挥平台,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应急救援、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保后方暖人心建立一站式军属服务中心,建设军属服务中心,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针对随军家属就业,推行双向选择+定向安置机制,帮助随军家属实现就业;对未就业军属发放生活补贴。开设军属心理关爱热线,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打造定制化子女教育支持,实施军属子女教育优待计划,驻苏部队子女入学实行优先安排、就近入学;在优质中小学设立军人子女班,配备骨干教师;对偏远地区军属子女,提供校车接送+课后托管服务。开展军地共建学校行动,部队与地方优质学校结对,共享教学资源;推行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建立军属联系卡制度,社区网格员每月走访军属,记录需求、解决困难。重大节日开展四必访:新兵入伍必访、军属生病必访、家庭困难必访、立功受奖必访。

驻苏部队支持当地发展当先锋、打头阵

驻苏部队始终牢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将新四军优良传统转化为支持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在重大工程、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应急处突中当先锋、打头阵。

传承攻坚克难的战斗作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部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参与江苏重大工程建设。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开展乡村振兴援建行动,帮助修建军民连心路”“爱民桥,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助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参与植树造林、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支援民生工程暖心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某部医院组建健康扶贫医疗队,深入苏北老区开展义诊,培训乡村医生;某通信团为偏远山村架设通信基站,解决群众上网难问题;驻徐某部帮助建设拥军爱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江苏制造业大省特点,部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在数字江苏建设中,驻苏部队协助地方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参与地方产业规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某部与驻地共建航空产业园,引进无人机研发、航空材料等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帮扶特色产业强起来,实施一村一品帮扶计划,部队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驻连云港某部帮助赣榆区谢湖村发展蓝莓种植,引进优良品种,培训技术人员,建成千亩蓝莓基地;驻扬州某部指导仪征市登月湖村发展军事主题民宿,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推动乡村人才育出来,开展军地共建乡村人才驿站,组织部队技术骨干、退役军人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推行兵支书培育计划,支持退役军人回村任职。驻苏部队还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帮助组建农民军乐队”“红色文艺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弘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筑牢抢险救灾生命防线,部队建立应急救援快速反应机制,组建抗洪、抗震、抗疫等专业救援分队。近年来,驻苏部队参与应急救援行动150余次,抢救群众生命财产价值超10亿元。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屏障,协助地方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某部与地方共建军地反恐演练基地,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底线,开展我为群众解难题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某部工兵营为老旧小区排查整改用电安全隐患;某部医院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活动,培训群众急救技能。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