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开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唐晓东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苏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苏州港建成全国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建成投用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要携手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持续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苏州将坚持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进一步统筹兼顾好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样本,努力让开放成为提升长三角发展能级和水平的重要动力源。

在深化制度型开放上寻求更大突破

实现高水平开放,关键在于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持续推进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开放。苏州将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聚焦经济运行的堵点、经营主体的痛点、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以更大力度、更加系统集成的举措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努力以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加速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本要素和创新资源。主动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争取制度开放压力测试,在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动保护、电子商务、金融等方面争取更多深层次的试点试验,加快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大力学习借鉴、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经验,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加强与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探索在监管互认、创新互鉴、产业链互补、要素互通等方面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围绕扩大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推出更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努力打造人才开放高地,在高端人才认定、职业资格互认、海外人才服务、境外人才入出境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持续提升境外人士工作、生活便利度。

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上扛起更多担当

当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开放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推动传统产业链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投资、贸易模式的巨大变化。苏州将充分发挥开放的战略性引领作用,深化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积极与全球优质资源建立深度联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努力将制造优势、创新能力、开放高地的长板拉得更长,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在全球范围内聚集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

依托产业链优势,支持外资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实施好全球产业创新伙伴计划,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挥好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两个全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作用,加力提升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能级,实现高端产业不断集聚。大力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力争到2027年打造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瞄准产品研发、审评审批、临床试验、生产上市、销售流通等生物医药全链条,开展集成式系统化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努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持续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进一步紧密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巩固货物贸易优势。顺应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加快发展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检测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举措,拓展苏数通平台功能,加快国际数据港建设,全力打造数字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在开放支撑平台的建设上探索更多路径

持续发挥好中新、中日、中德和海峡两岸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建设,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持续擦亮园区经济的金字招牌。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自贸片区与综合保税区政策联动创新试点,推动长三角地区在海关查验、出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大力开拓国际物流通道,进一步强化苏州港的江海中转枢纽港地位,巩固拓展优势近洋航线,特色化、差异化做精远洋航线服务,积极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力提升长三角港口群开放水平。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好苏州港、城市航站楼、前置货站、中欧班列、中欧卡航等综合效用,优化完善人流物流畅通协调机制,加速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海外商务合作中心布局,用好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服务资源,支持确有需求的企业科学合理开展全球化产业布局和投资并购。进一步提高走出去质量,鼓励企业由产品走出去标准、服务走出去转变,进一步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苏州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对内需要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苏州将认真落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持续提升对内开放水平,加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问题清理,持续推进非禁即入,全面调动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激发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法治化思维,在知识产权和商事保护、规范涉企执法、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监管、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竞争中性,依法依规治理内卷式无序竞争,引导不同经营主体加强品质建设、依法公平竞争,把公开透明、法治规范、有限管理、包容审慎的理念落到实处。

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制度试验田优势,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协同、公共服务共享、准入准营规则统一、政务服务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力推进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高效配置,实现区域规则一体化、创新协同化、要素流动自由化,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