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文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常胜梅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文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彼此生发。一方面,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充裕、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文化力量提供了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另一方面,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能够提升经济活动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发展品质,带动经济、社会等整体繁荣,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和期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江苏省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要求,围绕省委提出的着力把江苏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地,积极探索将文艺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的实践路径。

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推动文艺文联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文化文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黏合剂、助推器的作用,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启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结对帮扶38个乡村,常态化开展文艺支教、文艺培训、文艺演出。举办第七届紫金合唱季茉莉花开江苏省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暨基层合唱指挥培训班,线上线下超300万人次参与直播课堂,以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为乡村音乐教育精准滴灌,让合唱艺术在基层播种。在全省设立13个省现代美术馆乡村分馆,同时在8个村级美术馆举办联展,打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74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系列活动,其中全国最美文艺志愿服务组织”“灌小南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的村歌联唱《灌河谣·南歌新韵》亮相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村歌嘹亮主题活动2025江苏集中展演,构成了灌南县与全县各镇的重点村、示范村结对挂钩、共创村歌的工作缩影。同时,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将文艺创作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深化常熟市辛庄镇合泰村江南第一评弹村、六合区茉莉花乡、浦口区九华茶坊等乡村文化名片建设,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激活乡村内生活力。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重大战略。从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江南文化文脉中汲取养分,以流域文化融通楚汉、淮扬、吴越、海派等地域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增进文化认同。以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为载体,举办匠心独运  山花绽放”——长三角地区民间工艺师徒作品邀请展、长三角地区精品杂技魔术展演、长三角文艺志愿者走进基层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举办两届中华文脉·千年运河大运河文化摄影展,持续擦亮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助力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产业发展。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文艺新篇。举办强富美高新江苏主题书法作品展、康庄之歌江苏省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等活动,启动全省文联系统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书写江苏大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时代华章。

多维赋能苏超联赛。组织摄影、音乐、戏剧、书法、文艺评论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同频共振、创作助威,推出苏超e起拍、苏超狂想曲燃爆圈层、苏超专题评论等专栏,在高铁站、地铁站等城市空间开设快乐苏超主题摄影展,把公共空间打造成文艺客厅,联合官方媒体提升显示度,助力城市文化传播。

培育创新文化,着力推动文艺与科技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发挥文艺启智润心、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造就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创新局面。

以文艺创造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中山陵风景区举办新质跃动、苏创辉煌”——聚焦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摄影大展,生动展现江苏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科技与人文和谐共生的鲜活图景。指导无锡市文联举办全省摄影家看无锡新质生产力主题采风创作活动、摄影作品展,把握城市科技创新脉搏。

以文艺感召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举办科技星斗致敬科技工作者、致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士之风致敬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等主题雕塑创作展,重点扶持两弹一星曲艺中长篇创作项目,中篇苏州评弹《钱学森》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舞剧《10909》探索艺术+科技的创新表达,用舞蹈再现奋斗者号研发和下潜至万米海底的场景,展现几代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接续奋斗的研发历程,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舞台。

文艺+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影响力。加强文联系统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发展网络直播、VR展厅、云展演三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开设全国二胡骨干教师培训班、合唱指挥大师课等网上直播百余场,建设数字虚拟艺术馆,借助主流媒体扩大传播声量,2024年超千万点击量的活动及视频4次,超百万的16次,超10万的90余次。

搭建平台载体,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

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艺需求和消费偏好的新变化,不断提高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释放文化消费潜力。积极争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等10余项国家级展演、赛事落户江苏,策划紫金合唱季、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江苏省少儿舞蹈展演等品牌活动,用文艺流量带动消费增量

激发文艺两新人才活力。鼓励、引导南京市熙南里、苏州平江文化中心等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引资源,开发城市微展、非遗市集、沉浸体验等特色项目,为文艺两新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及创业空间,激发文艺两新创造活力,构建文联与基地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让文艺两新这一最大变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

凝聚合力提升效能。联动高校、文化企业、地方党委政府,与江苏开放大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市六合区政府等达成战略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擦亮文化IP,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推动建设高质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冷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