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运河浩荡,碧水逶迤、舳舻相接。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也是全国水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水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江苏省港口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加速构建“畅联全国、通达全球”的水运网络,奏响新时代“水运江苏”的强音。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0.64%、5.86%、7.18%,交出了一份积极向上、具有韧性的“答卷”。日前,记者跟随省国资委组织的“央地媒体港口行”活动走进省港口集团,实地探访江苏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图谱。
织密“一张网”,航道升级重塑水运版图
在盐城市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现场,吊机林立,大套二线船闸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工人们正在进行船闸主体底板的施工。据介绍,大套船闸设计最大船舶吨级2000吨级,航道通航水深不小于4米,将显著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大幅缩短船舶待闸时间,满足船舶大型化通航需求,有力保障区域航道货运高效运转。在距离大套船闸不远处,废黄河地涵改建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中。作为苏北地区又一项水体立交工程,重建后的废黄河地涵最大通航船舶等级将满足Ⅱ级航道的安全航行要求,保障通榆河向北送水和航道通畅。
水运江苏,航道为脊。千百年来,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构成了江苏水上运输的“十字形”主轴。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物流网络如同经济发展的血脉,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健康运行。为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根据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到2035年,江苏将形成“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络,“两纵”由京杭运河通道、连申线通道组成,“五横”由徐宿连通道、淮河出海通道、通扬线通道、长江通道、芜申线通道组成,总长度4192公里。连申线是全省干线航道网中继京杭大运河后的第二条纵向“大动脉”,黄淮段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实现连申线与淮河出海航道共线段航道全线贯通,为沿线物流成本降低和生产力布局提供水运支撑。
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江苏省创新推动全国首例省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改革。拨改投,即将财政资金从传统的拨款方式转变为股权投资方式,变“输血”为“造血”。为此,省港口集团组建项目法人公司,专注于进行“拨改投”试点项目建设管理。以连申线项目为例,通过联动省市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优化审批流程,通过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统筹资金使用,实现项目“保开工、抢进度”高效推进。目前,江苏省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四个试点项目中,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已开工建设,宿连航道宿迁段二级整治工程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
除了助力省内航道建设,江苏省港口集团积极投身多式联运发展的浪潮中,致力于构建一个发达、高效的物流网络。目前已培育10多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开发26条江海河联运线路,新增30条运河支线,其中“南京—上海”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单箱降低综合运输成本1200元,入选全国品牌线路。开辟“南京—印东、南美东”“太仓—新罗”等多条国际直达航线,降低了公路拖运至上海出口的物流成本,单箱运输成本分别降低500美元、400美元,节约运输时间10—15天、4—6天。
服务“双循环”,畅通开放发展“主动脉”
在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条满载集装箱的“水上穿梭巴士”正缓缓驶离,开往上海港。像这样的“穿巴”在沪太两港之间有27条,服务密度每天十余班。近年来,通过太申快航、沪太通等业务,企业在太仓港和上海港之间转运货物,均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货物进入太仓港视同进入上海港”,大大提升了通关的效率。
近年来,省港口集团围绕“港航货协同、港产城融合、储运贸一体”三个关键,结合各地产业和贸易发展需求以及货物品类、企业特点,促进运贸融合着力,推动港口与城市同频共振。做优南京港铜精矿、苏州港木材、镇江港化肥、扬州港风电叶片等特色货种,重点布局大重件、滚装等高附加值码头。太仓港正推进汽车整车、CKD通过海运出口,打造成为整车发运基地。下一步,还将与国内重点车企筹划建立分拨中心,推进涵盖仓储、包装、装箱、配送与运输于一体的服务功能建设,吸引上下游企业在太仓集聚,助力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链,进一步带动完善航线体系,实现产业生态集聚与物流通道效能提升的互促互强。江苏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市经开区共建区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吸引客户84家,平台交易额突破40亿元,煤炭物流、矿石加工、原木储运等基地项目平稳运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省港口集团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有力支撑江苏产业出海大通道建设。在服务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江苏产业走向全球上,重点建设三个出海主要通道。一是远洋通道,打通了江苏到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的外贸通道。苏州港与中远海运特运成功开通国内首个至钱凯港件杂货直达快航周班,打造“特型货类”江出海新通道。二是东南亚通道,针对近年来江苏与东盟国家贸易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强化了江苏至泰国、柬埔寨、印度等东盟国家的航线,服务江苏白色家电和家居出口。三是东北亚通道,巩固日韩传统市场优势,运营线路近40条,为LG、松下等企业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助力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高端产业链稳定出海。2024年,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首位。
打造“三张名片”,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省港口集团以数字驱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为引擎,通过智慧升级引领发展、绿色理念贯穿始终、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为自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
走进张家港港散货全流程智能操作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呈现整个码头的运行数据,门机、装船机等设备自动作业,皮带机智能巡检,计量、理货、清舱全部实现远程操控,港口工人实现了从“码头蓝领”到“港口白领”的转变。作为江苏省属企业中唯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省港口集团紧扣“生产经营、对外服务、内部管理”三大数字化发展方向,积极推进5个省级科创平台建设,数字化转型任务整体进度达到70%。苏州港集团率先建成全国内河首个自动化干散货码头,实现“船—港—车”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年节约人力成本超5000万元;江苏港口集装箱集团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设备自动化率提升至40%以上,智能闸口覆盖率达90%以上,带动装船效率提升15%。
绿色是港口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集装箱和干散货“双五星”的港口企业,省港口集团所属16家港口企业获评省三星级以上绿色港口,2家港口企业获评“亚太绿色港口”。2024年成功打造长江流域首艘纯电动拖轮,集中建造内河电动船5艘,7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步推进,全国首批港口专用氢能源牵引车投入应用,40%的港作机械完成清洁能源替代,“近零碳港口”建设示范成果通过验收,成功研发并投用“散货含水率监测设备与粉尘联动控制系统”,在全国绿色港口建设中打响了江苏港口品牌。
安全是港口发展的基石。省港口集团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双重预防机制提级建设年专项行动“两个行动”,累计排查问题隐患1.6万项,整改完成率100%。主动承担完成28项行业本质安全创新示范项目,港口目视化安全管理技术规范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试点推进的散杂货自动无人清舱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建设的安健环数字管理系统入选省“双化协同”典型案例;港口危化品安全智慧管控平台入选“交通强国”江苏十大样板;全省首个“线上+线下”港航安全生产警示教育馆圆满落地,建立起“1+5+N”上下一体联动应急管理体系。近年来集团及所属企业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安全生产荣誉6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荣誉29项。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展望“十五五”,省港口集团将坚持“全力打造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世界一流港口”的总体目标,在实现千万标箱目标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千亿资产目标,同时力争营收达到500亿,利润总额达到40亿,为“十六五”全面冲刺千亿营收、百亿利润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