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下简称“新编”)出版发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持编写了此书。“新编”对西方二战史叙事进行了系统性纠偏,以期客观呈现各参战国的历史贡献,重构符合历史真相的全球二战认知框架,是中国二战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正确向后看才能走好未来路,故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审视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思考的历史,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所能做的只是对其“重新思考”而已。透过史料才能认识历史意义,新资料往往处于被发现中。历史意义是逐步生成的,史观也是在不断完善中进步的。这都决定了“向后看”的过程,就是“重新思考”的过程。惟有“重新思考”,才能实现“正确向后看”——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助力今人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编”为此做了生动诠释。
“新编”成果值得关注:一是“新编”系统吸收了国内外学界二战史研究最新成果,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定为二战起点,不再沿用传统说法(起点为1939年9月1日)。二是用详实史料和硬核数据,回答了“中国在二战中贡献了什么,为什么是战胜国”问题。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有3500万军民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1937年比价),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70%的日本陆军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军二战伤亡总数的70%以上由中国军队造成。14年浴血奋战,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战胜国”名副其实。
“新编”启示我们:所谓“重新思考”,绝不是“重估一切价值”,绝不是从实用主义出发随意阐释史料,或者用今人观念强套史料,而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以开放姿态吸纳所有最新研究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再现和验证历史事件,准确揭示历史真相和精神实质,创造性提出“后见之明”,在发现历史新价值中启示当今。
这些年来人们总在呼吁:强化战胜国意识。简而言之,战胜国意识就是因打败侵略者而形成的胜利者心态。它意味着对正义战胜邪恶充满自信,对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充满信心,对自身潜力和未来充满自信。从这个视角看,“新编”最大现实意义也就在于,以科学的“重新思考”强化了战胜国意识,激励人们以胜利姿态向前。
抗战胜利是山河光复,更是人心洗礼和精神重塑。在“重新思考”中正确后看,既记住教训又记住骄傲,以国家胜利姿态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