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凌耀初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效能和区域交通承载能力,促进资源区域间有效集聚和合理分布,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轨道上的江苏加快建设。沪宁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全省高铁里程达2594公里,在全国排名由十二五末第14位跃升至全国前列,面积密度位居各省区首位,实现12个设区市通高铁、全部设区市通动车。潍宿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宁淮城际铁路等加快建设,全省高铁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居全国第一。公路网络效能不断提升。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四扩八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312国道等一批快速化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国家公路大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贯通省际市际断头路,长三角第一批省际断头路协议涉及江苏的11个项目已全部建成。跨江融合深入推进。宁扬长江大桥通车运营,全省过江通道已累计建成19座,在建10座,2025年计划建成常泰长江大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建成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主体工程,基本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联通。水运江苏全面提速。完成干线航道网规划修编,全省规划干线航道里程达4192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航道规划里程从1008公里提升到2727公里,占比提升到65%。全省现有三级及以上航道2664公里,居全国首位。完成国内首个省级支线航道规划编制。开工建设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苏南运河年内将全线建成二级航道,实现2000吨级船舶京杭运河江苏段全天候畅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及以上航道十字形主轴。

着力提升交通枢纽服务能级,持续增强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连云港徐州淮安、苏州无锡南通(与上海跨省联合)相继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聚焦更好服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一批硬联通、软联通和体制机制一体化项目。支持南京申报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连云港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40万吨矿石码头等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开工并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和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工程,其中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已完成智能化集装箱堆场起步工程,实现自动化作业;徐圩港区全省第二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完成码头水工主体建设。沿江港口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充分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效益,支持苏州港打造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南京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南京港首个总规划《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复,全力推进南京、镇江、扬州三港资源优化、错位经营和分工协作。持续提升航空保障能力。徐州观音国际机场T1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机场迈入双航站楼联合运行时代。南京禄口机场三期建设加快推进,2024年南京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无锡硕放机场继南京禄口机场后第二个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有力服务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积极做好全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大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促进生产要素区域高效流动。加快发展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稳定运行141条多式联运线路,培育精品线路53条。发展通达安徽、河南、山东等淮河流域的内河集装箱航线18条。沿海主要港口利用集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方式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提升至95.7%。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全省水路货运量占比约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1个百分点。全省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更好服务港口、园区运输最后一公里连云港港旗台作业区至上合物流园海河联运全封闭廊道工程提前半年开工建设。在全国首创推进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小快灵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建设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全省已累计开工11条,建成6条,有力促进企业运输降本增效。强化铁路进港,全省沿江沿海和内河8个国家主要港口均已实现铁路专用线全覆盖,计划2025年建成大丰港铁路支线、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产业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开通运营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徐州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港口专用线、盐城滨海港铁路支线等5条铁路专用线。深入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大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综合利用农村现有的城乡公交站点、村委会、村邮站、小超市等村级设施,将其建设或改造成村级物流服务点。目前全省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覆盖率95%、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90%,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已基本建成农村物流三级节点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利用镇村公交服务网络和运力资源,探索推行镇村公交车辆行李区代运邮件快件和小件农产品,降低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成本。

加快提升综合客运服务水平,服务群众更高品质出行。铁路客运服务更加便捷。建立一日一图联动工作机制,协调铁路方持续优化客货运列车开行方案。2024年全省铁路发送旅客3.14亿人次,首次突破3亿大关,居长三角地区之首,南京南站旅客到发量居全国前列。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关于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运营。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全省城市公交车辆、线路和运营里程均居全国前列,南京、苏州等5个城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里程数居全国第二。全省累计开通省际省内毗邻公交250余条,省际毗邻公交市级节点覆盖率超过76.2%,省内毗邻县(市、区)公交通达率达89.7%城乡公交一体化持续深化。深入开展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狠抓农村公路安全提升,保障出行安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基本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70%的行政村实现镇村公交直通县城,全省接近九成的县(市、区)实现全域公交。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江苏交通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过江通道、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进一步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和客货运服务品质,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等文章,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多交通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