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扬子江城市群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周 睿    

扬子江城市群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的1,是江苏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当前扬子江城市群具备科创资源富集产业集群发达的双重优势,群内各城市在创新资源方面各有特色,但也存在明显的两张皮问题,削弱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亟须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助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

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通过推进扬子江城市群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壁垒,消除市场运行中的制度型障碍,让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上实现配置。

建立区域创新协调机制。区域创新协调机制可有效解决影响创新要素流通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成立扬子江城市群科创走廊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扬子江城市群科创走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城市间可以建立联合工作小组,针对彼此间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和制定解决方案。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新协调机制,实时发布区域内创新政策、项目需求等信息,促进城市间的沟通协作。

促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破除制度障碍,打通制约人才流动的堵点”“卡点是构建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关键。在扬子江城市群科创走廊建设中,通过打破户籍限制,建立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方便人才的跨区域流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人才的柔性引进。可将各地人才公寓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分配,人才可以根据工作地点自主申请。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力度。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内金融机构合作,整合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资源;建立经营主体档案数据库,帮助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动态;建立统一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扬子江城市群科创走廊内的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方案设计等服务;鼓励设立跨区域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

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产学研用互动渠道不畅通,是制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因素。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能够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市场用户之间的壁垒,有助于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生产线再到大市场的高效运转。

促进产学研用信息共享。通过披露产学研用各方的供需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扬子江城市群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信息平台,不仅汇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以及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而且能够实现信息的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对接活动,邀请技术专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提升合作意愿。

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着力打造高校与高新区的双高协同模式。例如,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将学院建在园区,课堂设在企业,实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鼓励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例如,江南大学、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与多家物联网企业共同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助力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融合的速度与规模。在扬子江城市群科创走廊内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提供评估、交易、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技术经纪人培训制度,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和法律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进一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现科技成果与个人利益的紧密结合。

以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助力价值链提升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当前,江苏区域协同发展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全省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跨区域7个,比例占一半,展现了统筹推动产业集群内部错位发展、通盘考虑创新资源布局的全域联动

建立跨区域集群提级协调机制。从扬子江城市群到长三角,相关部门正着手细化跨区域产业链图谱,紧扣产业链断点、弱点,推动资源跨区域整合、产业链跨区域对接、企业跨区域布局。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点和需求,从完善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整合要素资源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集群创新的支持力度。上海嘉定与苏州昆山、太仓三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基础优势,联合编制《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调机制。

南北产业链创新链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在用好南北挂钩、推动飞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南北合作正从产业转移向产业链价值链合作转变、从单向制造飞地向双向飞地合作转变。在原有45家共建园区基础上,江苏正聚力打造8家高质量发展园区,目标明确定位为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苏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协同发展区、苏北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苏北地区在苏南设立超过15家科创飞地,正成长为具备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以产业与创新双向飞地为平台强化南北产业链创新链联动。

完善跨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构建一套创新基础设施,通过整合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降低创新门槛、优化创新流程、破解创新瓶颈。充分借鉴深圳在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丰富经验,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加强产业集群内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探索这些创新服务机构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各地共享实验室面向全区域开放,鼓励不同城市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依托共享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