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样子、扣子、尺子、镜子、钉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关于作风建设的几个精辟比喻。这些比喻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立身正己、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要深入理解把握,大力落实践行,正确看待“面子”、树好守正“样子”、系牢系紧“扣子”、精准把握“尺子”、主动常照“镜子”、钉紧钉好“钉子”,全方位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形象。
“面子”连着作风,关乎形象,要正确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明辨“面子”本质。党员干部的“面子”从来不是请客送礼的排场、阿谀奉承的客套,而是源于群众的口碑、人民心中的形象、干事创业的实绩。守住“面子”底线。党员干部要守住“面子”,首要的是站稳原则立场,过好“人情关”“面子关”。在亲戚朋友的请托面前、在熟人社会的裹挟之中,必须拎清公与私的分量、辨明情与法的边界,不能让“人情面子”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彰显“面子”大义。党员干部的大义所系,正是在关键时刻拉得下面子、抹得开情面。这种“铁面无私”的“不近人情”,看似不讲“面子”,实则是对党忠诚的“大面子”,是赢得群众真心拥护的“真面子”。
“样子”连着初心,关乎民心,需做好摆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回归“样子”本真。党员干部的“样子”,从不是西装革履的精致、前呼后拥的排场,而是藏在一言一行的初心印记里,正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勾勒的真实模样。立起“样子”标杆。老百姓是最朴素的,你与他们有多亲,他们离你就有多近。要想立起好样子,就要让群众感受到“同坐一条板凳”的亲切、“马上就办”的爽快和“啃硬骨头”的韧劲。涵养“样子”底色。真正的“好样子”,是在诱惑面前守得住本色,在困难面前扛得起责任,在琐碎事务中磨得出耐心——精心谋事不搞“花架子”,潜心干事不做“表面文章”,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扣子”连着品行,关乎根基,得系牢系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寄语青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准“第一粒扣子”。初入岗位时,若理想信念出现偏差,就像第一粒扣子扣歪,会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从起步阶段就要让“第一粒扣子”紧扣“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基准,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根基。扣紧“每一粒扣子”。权力诱惑、人情围猎、思想懈怠随时可能成为“松扣”的隐患。在关键节点要“拧紧扣子”——面对利益诱惑时守住“廉洁扣”,处理群众诉求时扣紧“初心扣”,应对复杂局面时扣实“担当扣”。扣实“人生的扣子”。“扣子”扣得实不实,最终要靠“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来检验。能经住考验的干部,无不在思想淬炼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实践锻炼中系紧“实干之扣”,在自我革命中扎牢“纪律之扣”。
“尺子”连着党性,关乎准则,要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内心要始终装着一把党性的尺子,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校准“尺子”刻度。“尺子”的核心是刻度,若刻度模糊,量出的人生得失必然失真。这把“尺子”的起点是“对党忠诚”,刻度校准的方向是“人民满意”,要确保“尺子”始终对准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根本基准。用好“尺子”量度。有了清晰刻度,更要常拿出来“量一量”。对于权力的边界、人情的分寸、谋事的底线,量一量是否符合“实事求是”的准则,对一对是否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测一测是否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擦亮“尺子”精度。“尺子”的精度,在于能否经得住时间打磨。党员干部要以“勤掸思想之尘”保持刻度清晰,以“多思贪欲之害”增强量度敏锐,使“尺子”真正成为滋养党性、规范言行的永恒准则。
“镜子”连着自省,关乎本色,应主动常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先进典型为镜校准初心。先进典型的事迹里藏着“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的答案。对照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四十余载的坚守,能照见自身在为民服务中的差距;对标黄大发为民“修渠引水”的坚持,能看清自己在攻坚克难时的不足。以反面案例为镜警醒自身。从“小贪小腐”到“巨贪巨腐”的蜕变,从“放松警惕”到“底线失守”的滑坡,这些案例像一面面“照妖镜”,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守住行为底线。以党纪国法为镜规范言行。党纪国法是行为的“硬标尺”,划定着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时刻对照党纪,检视自己是否严守纪律;时刻对照国法,核查自身是否依法用权。
“钉子”连着担子,关乎实绩,须钉紧钉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找准钉子“切入点”。钉钉子首要在“准”,切入点偏了,再用力也会事倍功半。干事创业不能“拍脑袋”定方向,必须在调查研究中找准“穴位”,让每颗钉子都对应“该干、能成”的具体坐标。紧盯钉子“发力点”。切入点找准后,成败关键在“持续发力”。面对“硬骨头”,发力点必须聚焦、力道必须恒定。只有保持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毅力,才能让钉子在逐渐深入、稳扎稳打。夯实钉子“落脚点”。检验“发展的钉子”是否钉到位,要看机制是否闭环、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唯有把落脚点扎在“实绩说话”上,才能让钉钉子精神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面子、样子、扣子、尺子、镜子、钉子相互关联、有机统一:“面子”是作风的外在体现,“样子”是初心的形象标尺,“扣子”是品行的起始根基,“尺子”是党性的行为准则,“镜子”是自省的检视依托,“钉子”是担当的落实路径,共同构成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的完整坐标系。广大党员干部当常修常炼、笃行不怠,以过硬作风塑造鲜明形象,以坚定初心赢得民心所向,以严实品行筑牢信仰根基,以严明准则校准前进方向,以深刻自省永葆党员本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奋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系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