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述史教学丰富“大思政课”育人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葛莹莹 李继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口述史是用笔录、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来记录个人生平阅历、历史经验和感情世界的口头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写作和教学的方法。将口述史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口述史实践融入思政课的内在逻辑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对于提高学生价值认同、促进知行合一、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如何有效破解实践教学面临的覆盖面不足、形式相对单一、资源整合困难、育人实效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始终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多份文件推动思政课建设,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例如,2021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明确要求将2个学分的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并覆盖全体学生,凸显了实践教学的刚性地位。20235月,江苏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这些政策导向清晰地表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深化思政课改革的时代之需。

口述史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日益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口述史的核心在于通过亲历者的深度访谈,生动再现历史细节与社会变迁,它天然蕴含着对国家发展、社会制度和人民群众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切关怀。口述史是挖掘、保存和呈现这些时代篇章中最真实、最动人、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活素材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口述史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利用历史赋予的鲜活资源,既精准对接了政策要求、有效破解了实践难题,也是思政课回应时代之需、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使然。

口述史实践彰显大思政课的独特价值

统筹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提升整体效能。当前不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碎片化倾向,学分、学时分散于各门课程,甚至任课老师教学时也各自为政,导致实践内容零散、育人效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针对于此,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进行了创新性整合:基于口述史方法的强兼容性和主题延展性,系统梳理各门思政课知识体系,从全局出发规划设置2个学分的独立思政课口述史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

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研究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口述史兼具研究方法论与教学法的双重属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整合平台。通过口述史实践项目,理论教学成果、口述史访谈实践与史料整理分析得以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学生在访谈中见证社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涵育政治素养;继而通过对口述史料的梳理、分析,回应思政教学中的疑点难点议题,深化理论理解,提高研究能力。

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延展教学时空。口述史以其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资料拓展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深入家庭、社区乃至更广阔的社会场域,发掘有思政价值的口述资源,运用思政小课堂所学理论指导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南师大中北学院积极拓展校地合作,与地方宣传部门、特色产业商会、红色教育基地等共建实践平台,开发系列口述史项目,有效延展了思政课的教学时空。

口述史实践深化大思政课的有效途径

协同是大思政课的鲜明特点,也是开展系统性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策略,口述史实践教学应在组织管理、资源平台、课程评价三方面构建协同机制。

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建构协同管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健全校内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党群工作部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政策机制统筹职权、经费、人员等资源,强化组织保障。

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强化资源协同机制。口述史实践教学需整合校内外、课程间资源。其一,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口述对象的寻访、口述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中,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达成育人共识。其二,促进实践资源反哺理论教学。将口述史实践中的优秀案例有针对性地融入理论教学中,使理论教学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如,将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史运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既丰富了历史事件的细节,又更具说服力。

优化激励导向,实现师生协同评价。创新评价是保障育人成效的指挥棒。首先,引入学生评价主体。如采用学生讲中国故事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师生共同参与评分;赋予项目组长依据成员贡献的评分权,提升参与度与公平性。其次,以育人为导向设定评价内容。口述史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能力提升,兼顾过程性评价和多样化评价,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形成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在守正创新中努力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思政课口述史实践教学,实现了多重育人的显著成效,成为兼具全局性和长效性的大思政课。课程荣获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150多名学生获得口述史成果表彰。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