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实践:党建引领镇域治理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 玲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强调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当前,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解决基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路径新方法。

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近年来坚持一个体系指挥、一张网统管、一支队伍落实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化三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改变了当地一度出现的问题多、矛盾多、上访多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科学设置网格,配强治理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儒林镇创新践行网格化管理要求,构建形成总网格综合网格微网格三级体系,同时综合条线业务工作,精准划分69个综合网格,在重点区域统筹联动、重点部位驻点办公。网格管理作为儒林实践的基础支撑,构建起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强支撑。在此基础上,儒林镇优化配置网格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党性强、水平高、业务精湛的基层治理队伍。坚持把阵地建在群众的家门口,动员和组织镇村级和社区干部下沉到网格中,通过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一体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由公安、城管、供电、水利等条线的下派人员担任专业网格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仅减轻了基层人员负担,也提升了网格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强化数字赋能,实现精细高效。推动基层治理减压增效,必须依靠数智赋能,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盘棋格局。儒林镇以指挥中心为依托,以数字儒林APP为载体,以网格大走访采集、日常工作录入信息为基本库,搭建民情、企情等17个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交通、企业经营等信息,为工作溯源、分析研判、精准服务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强化一体指挥,突出综合指挥中心中枢地位和协同作用,统筹综合执法、农村水利、应急救援等力量,利用监控网络和远程视频系统,实现现场看得见、指令听得到、人员叫得应。搭建综合管理平台,梳理镇一办七局核心业务,分别设置网格管理、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等9个业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部门基础数据、核心业务进展、重点工作质效等内容,以实时信息录入实现实时质效评估,有效解决管理碎片化难题。

——强化责任驱动,凝聚治理合力。基层治理重在狠抓落实,狠抓落实必须压实责任。儒林镇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党政领导、职能部门与网格捆绑责任,形成一抓到底工作格局。成立基层治理统筹联动工作小组,推行一线坐班、一线走访工作法,推动值班领导岗位前移、重心下沉,落实现场督办、定点督查机制。建立每日研判会商、每周调度例会制度,构建镇、部门、村(社区)联动会商机制,形成主动排查、分类评估、交办处置、跟踪问效工作闭环,确保责任传导畅通无阻。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推行全员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经济待遇紧密挂钩,推动能者上、庸者下,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此外,注重培养青年干部,组织成立青年学习社,对镇村干部进行轮训,并将青年干部下沉到党群服务站等岗位跟班锻炼。干部队伍和网格员全天候沉入一线,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源头上防止矛盾扩大激化。

加强党建引领镇域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儒林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数字赋能,压实工作责任,真正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起来。儒林实践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镇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样本,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机制首先体现在政治引领方面,党的路线方针首先要通过组织体系精准、有效传导至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核心功能就是为基层治理把准方向、注入动力。儒林实践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构建有机嵌入基层社会结构的五级体系”“三级网格,推动党的组织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完善网格党建工作,以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支撑基层治理体系,才能稳稳托住基层治理基本面,最大限度地把责任统起来、把资源用起来,实现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融合互促。

第二,必须坚持干部下沉,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增进群众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儒林实践之所以成效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运用技术和上门走访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沉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难度最大的地方,及时精准高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这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运用数字技术,处理好走访下沉与数字赋能的关系,既不能盲目排斥又不能过度依赖,更好地驾驭数字技术、释放数字红利。要聚力化解基层治理碎片化、粗放化等难点问题,运用数字技术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助力实现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第三,必须坚持协同治理,巩固共建共享格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是一个各方力量协作共治的过程。儒林实践最显著的优势、最深厚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来自干部群众的双向奔赴。我的网格我的家是儒林人最响亮的口号,居民群众自发参与到乡风文明、见义勇为、兴农助农、招商引资等志愿服务,不少企业自愿出资领办民生实事、主动聘请企业安全员协助管理,真正激发出乡村自治的活力。实践证明,协同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力量之源,必须持续深入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唯有如此,才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