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建设 服务科技产业创新融合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 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对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江苏科技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两院院士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具备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的良好基础。支持在苏顶尖科学家发起设立或引入国际科技组织,促进全球高端科技资源在苏聚集,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和水平,对江苏建设科技强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国际科技组织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推动产业升级、资源整合与规则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WAITRO(世界工业技术研究组织协会)引进20余项跨国技术项目,促成10家外企在苏设立研发中心。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联合在苏企业主导制定IEC标准14项,打破欧美技术垄断。泰州医药城联合国际疫苗协会(ISV),引进EV-D68病毒快速诊断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的2024国际农业绿色设计论坛等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在扬州举办,推动全球首批国际绿色设计工程师认证。

2023年春,中国科协提出要推动在全国条件适合省份设立一批由我国主导、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科技社团组织。2024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地区高度重视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工作,制定完善保障措施、支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推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科协等部门牵头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建设工作。目前秘书处或办事机构设在江苏省内的国外注册的国际科技组织有10家,国内注册的有2家。江苏省内相关单位作为国际科技组织团体会员的近30家,有210多名专家在110个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其中近60名担任领导职务。

为扩大国际科技界朋友圈,省科协全力协助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ISMSD)在南京正式成立,将国际科技组织纳入科技社团建设框架,与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等海外110多个科技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持续举办国际科学家苏州峰会、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扬州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等品牌活动,在承办国际科技会议及科学家论坛、鼓励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以及创办国际期刊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江苏较早开展了国际科技社团组织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国际组织培育进程还不适应发展需要。江苏主导发起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仍然较少,行业覆盖范围较窄,与制造业大省科研大省的地位不符。同时,组织筹备多依赖于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自身运作,有力的指导支持不多。二是与境外国际科技组织联系不够紧密。与中国科协所对接海外科技社团的联系不够广泛、合作对接渠道不足等问题比较明显。在推动江苏高层次人才担任国际组织职务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江苏海智计划基地作用不够显著。三是国际科技组织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国际科技组织在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相比,在推动技术转化、优化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美结构性博弈的日渐加剧和我国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国际科技组织已成为我国主导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大科学计划的推动器、国际重大问题新规则的制定人以及新型国际秩序和大国关系的维护者。国际科技组织的建设同样有助于江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列。因此,国际科技组织建设的进度不能落下,要进一步支持在苏顶尖科学家和科研创新实体发起设立和引进更多更强的国际科技组织。

统筹谋划国际科技组织建设顶层设计。将国际科技组织作为提升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全省有引领优势的战略新兴领域率先布局。深入分析各学科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精心制定国际科技组织培育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结合江苏科技领域实际情况及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在中国科协国际科技组织培育工作总体框架下明确国际科技组织培育的战略目标、重点举措、实施路径等。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合作,推进基础科学中心实体化运行(如物理、应用数学中心、新代际通信协议等),探索推动江苏优势学科率先分领域批量化集聚顶尖科学家群体,为建成国际科技组织做好硬件准备。定位高校科协为组织建设主攻方向,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做好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储备。

强化与高能级海外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国际科技组织作为连接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枢纽,在促进技术转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计划项目资金引导,进一步加大与正规的高能级国际科技组织联系,持续深化与在华组织如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等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密切与友华组织如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澳中科学家创业协会等海外科技团体合作,广泛推荐介绍宣传江苏科技发展与创新环境,引导和服务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构筑合作开放的科技创新业态。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世界创新型国家,强化江苏海智计划基地与德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产业技术联合研发,搭建技术与产业对接平台,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培育产业创新人才,开展高端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发挥国际科技组织对接产业重要作用。培育适宜国际工程技术人员和涉外科技人员发展的产学研环境,促进专业人才跨境流动,提升省级学会团体标准国际化水平。谋划制定江苏国际科技组织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计划,优先推送各层级科技人员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与在苏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海外人员建立密切联系。

采取灵活高效的培育引进策略。一方面,立足自身特点,聚焦江苏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相关产业门类,锁定传统科研高地和前沿学科,锚定江苏国际科技组织优先发展方向,与全省中长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相契合,下大力气培育发展新兴学科和颠覆性技术产业的国际领先增长点,形成未来批量培育方向。另一方面,在着力自我培育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积极引入活跃的高能级国际科技组织,引导其将总部或主要办事机构设在江苏,推动其先行在苏设立分支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