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面绣思维”构建文商旅融合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8-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苏州双面绣正反两面皆精妙的工艺,暗含了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与经济共生的深层哲学。苏州市将这一传统意象升华为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双面绣思维擦亮地域文化标识,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探索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转型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双面绣思维蕴含融合新范式的底层逻辑

双面绣是一门指尖绝技,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冲突对话共生的辩证统一。苏州文商旅融合蕴含的双面绣思维,让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消费与文化在同一时空完成无缝异面拼接

互为图景,文化基因与商业场景的并置。双面绣正反两面均可独立成图,却又通过丝线的暗渡互为背景。对应到文商旅融合,即文化基因为图,商业场景为地或反之。在平江路,宋元水巷格局是,首店经济与网红咖啡是;在金鸡湖,未来感摩天轮是,湖面非遗水袖光影秀则成为,二者随时可互换角色,保证体验者每一次凝视都有新的前景与景深。

一线双穿,价值链与体验链的同轴反转。双面绣只用一根丝线,却通过隐针完成双面叙事。文商旅融合亦需一根价值丝。同一文化IP既能在消费端衍生多元业态,又能在产业端反向赋能文化增值。苏绣小镇的绣品街艺术馆太湖湿地即是一线双穿,游客上午买丝线体验包,下午在数字光影展厅拆解同一针法算法,晚上回酒店用AR重绣自己设计的手机壳,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一条链上完成双向增值。

透景借景,时空压缩与情感扩容的折叠。双面绣常借半透明纱底,实现前后景的透叠。文商旅融合则可借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把千年古城折叠进15分钟生活圈云游苏州小程序把平江路实景扫描成元宇宙地图,线下走三步即可触发线上唐宋诗词彩蛋,线下消费积分又能兑换线上数字缂丝皮肤,实现时空压缩下的情感扩容。

双面绣思维赋能融合新范式的实践创新

苏州以双面绣的哲学思维,实现了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元素释放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双赢,构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商促融的新型发展格局。

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苏州的古城保护不是静态保存,而是通过双面绣式的动态更新,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衔接。以姑苏区为例,政府通过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以在线平台发布国企持有的古建老宅清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如苏州无界美罗小奢中心由22栋上世纪50年代的旧仓库改造而成,在保留红砖红瓦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融入苏州园林艺术与国际设计理念,打造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地标。这一案例体现了修旧如旧原则与功能再造理念的结合,让老建筑起来、更起来。

传统工艺的创新应用。苏州以双面绣为核心的文化符号,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非遗技艺本身成为文旅融合的载体。例如,苏州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复刻双面绣工艺,推出虚拟双面绣互动体验,让游客通过AR眼镜感受正反两面皆精妙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双面绣的美学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金鸡湖景区的云端双面绣摩天轮线路,将园林水乡的古典意境与现代化地标景观结合,形成园林里的苏州云端上的苏州的双重叙事,不仅拓宽了文化产品的市场边界,也创造了文化IP经济的新增长点。

商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苏州的文商旅融合,核心在于通过场景创新实现文化增值商业赋能的双向奔赴。以金鸡湖景区为例,其通过环湖步道+主题街区+夜游项目的组合,打造了日游+夜游+沉浸式体验的全时段消费场景。又如姑苏夜画水上夜游线路,以灯光秀和昆曲实景演出串联起历史与现代,成为年轻人打卡新地标,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超40%,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也提升了文化资源的经济转化效率。

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治理。苏州文商旅融合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为文化保护与商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如姑苏区出台《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中心+”“文化+”“数字+三大策略,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遗传承、街区更新、数字文旅等项目。同时,苏州还通过古城复兴建筑设计工作营等协作平台,引入国际设计团队、本地工匠和居民,共同制定微更新指南,将传统工艺与可持续技术结合。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参与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双面绣般的多维协作网络,既保护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激发了社会创新的活力。

双面绣思维提供融合新范式的苏州解法

苏州未来要持续汲取双面绣智慧,强化前瞻性思考,驱动文商旅融合创新的理论创新与路径突破,着力打磨文商旅融合的精致苏作范式。

构建苏式生活价值认证体系。苏州可以打造苏式生活品质认证这一强大文化品牌。针对老宅民宿、特色餐饮、文化研学等核心业态构建科学认证标准,从建筑美感、技艺传承、互动体验、生态价值等多维度保障文化体验的真实性。这种发展策略既能形成苏州特色的文商旅融合规范模板,又能助推认证主体获得溢价与品牌增值空间,如同双面绣的轮廓,为多元价值共同塑造苏州美学边界。

探索融而不伤的运营边界机制。制定文商旅融合负面清单,明确限定历史核心区建筑风貌调整规范、重大文化场所允许经营的业态范围标准、居民生活区域的游客行为准则等,在保障开放活态融合的同时,实现对核心价值的根本保护。苏州平江路曾尝试过设立静音时段特殊车辆限行区,使居民生活免于过度侵扰——这种基于科学监测的精细化治理策略,恰好体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面统一。

打造全域性价值渗透平台。构建全域性的融合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价值扩散载体。创新谋划建设综合苏州文化IP的数字云空间平台——聚合虚拟街区、博物馆馆藏高清资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直播、特色商品库等内容;同时发展基于VR互动技术的虚实共生体验站点,让线下文商旅空间形成价值辐射源点,如同双面绣上穿透织物的光线,确保各类核心价值要素在虚实空间自由弥散共生。

(作者系江苏苏州干部学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冷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