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重点看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实干担当,营造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徐州市充分发挥市级机关工委统抓全市作风建设职能作用,聚焦“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主旨,创设“作风会客厅”工作平台,突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压降问题全链条发力,机关、基层、媒体全方位协同,一体推进机关作风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能。2024年,“作风会客厅”荣获首届全国机关党建“示范品牌”。
聚焦精准识“难”,构建全覆盖问题发现机制,深度把脉营商环境建设的堵点痛点
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首先要摸准群众和企业想什么、盼什么。徐州市充分发挥专门队伍、专责平台、专项检查功能作用,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确保问题找准找实。
以“铁脚板”跑问题。推行“企业走访日”制度,市级机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三带队走访商会协会和中小微企业。持续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组织市级机关224支党员先锋服务队7000多名在职党员深入街道社区走访调研。从机关、商会协会、企业负责人中动态选聘100名作风监督员,突出发挥作风监督“前哨”“探头”作用。
以“大数据”汇问题。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收集问题,联动市企业服务平台、12345热线平台、徐州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通过“旗帜淮海”微信公众号、机关党建网推介“企业联系卡”,开通“作风会客厅”网络平台、短信平台、电话热线收集问题线索,全面拓展问题诉求来源渠道,打通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中梗阻”。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近万条,解决合理合法诉求4000多项,对321项疑难问题分类移交各地各部门办理解决。
以“督查巡”挖问题。锚定影响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每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以“小切口、大纵深”推动解决“一类问题”。2024年组织开展涉企执法“不规范”、涉企服务“效率低”、涉企减负“事项多”、涉企知识产权“保护弱”的“四聚焦”专项督查,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参考。建立“联动巡查+专项巡查+内部巡查+作风互查”机制,对市行政中心办公单位工作纪律进行联动巡查,对市级机关189家下属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巡查,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5轮作风建设内部巡查,组织11个县(市、区)机关工委开展作风互查,推动机关作风从严从实。市级机关工委联合市委巡察办建立“双报告、双反馈”制度,以机关党建和机关作风问题的巡察整改赋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聚焦高效解“题”,构建全链条诉求办理机制,科学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能力
面对企业和群众数量众多的问题诉求,既要善于“弹钢琴”、抓统筹,更要敢于“亮剑”,一抓到底,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
坚持分级分办。全面推行首问办、提级办、协同办的“三办”服务机制,一般问题“首问办”,实现“即问即办、一盯到底”;疑难问题“提级办”,确保“不说不能办、只说如何办”;面上问题“协同办”,推动“首问牵头、诸家协同”。通过“三办”服务机制累计改进优化办事流程165项,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跨部门跨区域事项375项,推动出台便民惠企制度性成果46项。
坚持会商会办。对热点难点和普遍性问题,整合资源集中攻坚,每月一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设“作风会客厅”,邀请责任单位负责同志和企业群众代表“面对面”,现场明确“谁的责任”“如何解决”“何时解决”等任务要求。2024年以来,先后组织16次会商会办会,推动新盛公司物业管理问题等一批疑难问题有效解决。
坚持闭环实办。制定出台《“作风会客厅”诉求事项闭环管理工作办法》,建立主题确定、诉求汇总、现场交办、落实办理、跟踪督办、考核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市级机关工委全程跟踪诉求事项办理质效,对群众评价不满意、问题解决不到位的进行挂牌督办,对弄虚作假、明显能办而不办的进行公开通报,情节严重的移交市纪委监委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整改措施高效落实、整改承诺切实兑现、诉求事项妥善解决。
聚焦平台促“优”,构建全方位力量集成机制,聚力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体系支撑
以“作风会客厅”为牵引,构建“1+N”平台体系,创新开展“百支助千企”、“政企交融汇”、行风热线、社区“青年干事”等活动,推动机关资源力量向营商聚焦、为大局聚力。
搭建“政企联手”平台。聚焦全市产业发展,创新实施“百支助千企”先锋行动,组织186个党支部联系帮促980家企业,通过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开展“百支助千企·政策直播间”宣讲活动,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细、快享直达。定期举办“政企交融汇”,市领导定期会见企业家代表,针对性制定实施各类惠企政策。
搭建“干群连心”平台。由市级机关工委联合市数据局、市广播传媒集团共同打造“行风热线”栏目,积极回应社会群众关心关切急难愁盼。坚持把人民群众“关键小事”当做机关“心头大事”落实办好,把“行风热线”诉求办理纳入“作风会客厅”闭环管理体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人民群众不满意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搭建“政社联动”平台。深化拓展“机关青力量”工作品牌,组织50余家机关单位的青年干部兼任社区“青年干事”,重点围绕基层减负、弱势群体服务、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4类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问需问计,梳理形成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交“作风会客厅”平台进行分类办理,以“机关青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