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5-07-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贾敬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今年以来,镇江市京口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在为民服务一线锤炼实干作风,探索实施领办家门口一件事机制,建立健全下基层、解难题、促治理常态化工作模式,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以优良作风保障实事办理力度

坚持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方面,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领保障办好家门口一件事

五级联动激活组织末梢。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在全区295个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设置442个楼栋党小组、591个党员中心户,划分亮明小区党员责任区400余片、设立党员示范岗270余个,成立趣缘、业缘、志缘等功能型党组织607个,组织体系不断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常态化开展支部微党课等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级领办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区领导+机关部门+街道社区三级领办体系,分层次明确工作重点,推动123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25名区领导带头认领重点民生项目,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做示范、当表率。机关部门依托自身职能优势,围绕重点民生实事精准发力。街道(园区)大工委、社区(村)大党委借力辖区资源,及时将情况反馈群众,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红色物业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设立88个功能型小区党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业委会、物业企业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引导小区自主开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朝阳门、锦苑等一批老旧小区物业收费率达90%以上,成功打造7个省级、10个市级红色物业示范点和物管项目。

紧紧扭住民生所需,以优良作风保障实事办理精度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到群众中去重要指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需求采集立体化。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需求感知网络。线上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星光驿站便民小程序、网格微信群等平台,实时收集群众诉求。线下通过常态化网格走访、敲门问需,深入收集线索,汇总形成事项清单。区委组织部、区委区级机关工委牵头,采取五方会谈模式,推动市、区、街道、社区与群众代表共同筛选项目、精准定位实施,今年开展的123项民生实事均由群众投票选出。

服务供给精准化。建立需求资源项目精准匹配机制,将群众诉求按紧急程度划分为红黄蓝三色清单。针对红色清单中的紧急诉求,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整治。对黄色清单中的难点堵点,一事一策、倒排序时,实施民生微改造工程。针对蓝色清单中的个性需求,通过精准链接相关职能部门、驻地高校以及志愿服务队等资源,提供贴心服务。截至5月底,已累计办结实事48件。

项目更新常态化。强化区、街、社三级联动,实现群众诉求及时发现、精准研判和高效处置,确保服务项目始终与民需同步更新、同频共振。社区每周梳理群众需求反映最新民意,街道每半月分析研判,将分散的个体诉求提炼为共性需求,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实事项目、可落地的实施方案,每月更新服务事项清单,明确领办主体,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效。

时时盯住群众满意,以优良作风保障实事办理温度

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堵点痛点,才能见作风建设的定力和韧劲,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力量向基层下沉。今年15月,区领导累计开展现场调研推进35次,协调解决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中小学教室配备空调等难点问题。区级机关部门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机制,全区54个机关部门与61个社区(村)结对,把机关的职能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在推动机关力量下沉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党委”“大工委单位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资源向一线汇聚。各领办主体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出物出资。区委党校发挥专业教师资源优势,在社区设立党校分课堂。团区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多个社区开办爱心暑托班。区委宣传部协助社区将空置物业用房改造为便民服务点。京口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助村党委利用闲置土地搭建智慧蔬菜大棚。

服务向群众贴近。前移服务阵地,区领导领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律管家法律服务工作室等阵地建设,区级机关部门因地制宜、因职制宜共建网格便民服务阵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在身边的便利。拓展服务内容,推广织补、理发、维修等邻里工匠便民服务进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实现多元化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机制,通过优化尊老金申请和发放等政务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精度。

好好守住常态长效,以优良作风保障实事办理深度

在推动实事办理过程中,不断完善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推动民生实事办理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跟踪问效。建立民情回头看跟踪问效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定期回访,线下实地查看和线上网络反馈一体推进,始终坚持边干边改,不断提升实事办理成效。同时,规范实事办理权责,避免属地管理成为甩锅借口,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释放基层活力。

固化经验机制。多年来,京口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在守正创新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今年,遴选了36个典型案例,结合传承久远、博大精深而又家喻户晓的《三十六计》,编纂了《家门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6计》,将多年来家门口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为今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指导。

评价交给基层。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从需求收集、办理质效、服务效能等多维度了解群众满意度,实行群众打分+第三方评估双轨制。同时,在机关党建考核中增加社区党组织对结对部门党组织评价意见,切实把机关部门实事办理成效考实考严,把话语权、评价权真正交给基层和群众,做得好不好由基层和群众说了算。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京口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