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江苏民营企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尹 威 路胜利    

20255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在促进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平等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彰显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坚定决心。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已经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8%左右,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占比在92%以上,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在六成左右,对进出口的贡献在四成以上,对投资和税收的贡献都在六成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到八成左右。在新的发展时期,江苏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创新发展,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动力,在大显身手”“大有可为中谱写江苏经济新篇章。

依托政府扶持,锚定前瞻方向,升级技术创新战略。民营经济促进法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释放出明确利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民营企业要顺势而为,依托政府在制度、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加速在前沿技术领域布局。一是借力有形之手,锚定前瞻技术方向。深度对接区域政策,利用政府搭建的科技平台,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创新效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主流与前沿赛道,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二是着眼全球格局,抢占技术高地。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绿色能源、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开展跨国合作,提升全球技术话语权和市场嵌入度,构建多元化的技术储备与抗风险能力,实现从并跑领跑的跃升。三是以技术驱动,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进一步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专精特新型隐形冠军,提升全球价值链主导力与议价权。四是强化研发投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前沿科技领域,推动研发体系与人才体系协同优化。当前江苏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领域有丰富的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要积极申报政府科技奖励、资金补贴、试点示范等各类创新政策扶持资格,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助推+市场联动的创新生态,增强内生创新能力。

需求引领发展,深化智能转型,推进数字驱动战略。民营企业要充分依托区域产业资源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向高附加值和智能化转型。一是实施数字化需求导向战略,敏锐响应市场。以数字化为引擎,提升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分析用户需求,推动个性化产品设计与精准营销;构建数据驱动的扁平化决策机制,增强企业灵活应变能力。二是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重塑生产体系。推动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实现高效协同与透明管理;借助数字孪生、智能检测等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更新速度。三是推进数字资产化,驱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数据标准化与资产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知识产权和客户数据转化为可增值资产,利用数字资产化等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与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研发,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四是深化跨界合作与产业融合,创新商业模式。依托江苏产业资源丰富,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势等资源,与上下游企业共建数字生态圈,打造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条协同模式,探索制造+服务融合、平台+共享等新模式,突破传统行业边界,培育新增长点,提升市场占有率。

健全风险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融资提升战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撑。民营企业要以健全风险管理为基石,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抓手,以多元化融资为突破,精准匹配战略需求,提升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一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筑牢资本运作根基。健全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专业风控团队,强化信息披露与合规建设;提升企业信誉与投资吸引力,制定动态应对策略,确保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保持稳健与灵活并重的发展态势。二是优化资本结构,精准赋能战略发展。合理配置债务与自有资本,优先支持研发、产能与市场拓展等核心项目,降低杠杆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与稳健成长。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增长活力。充分利用区域金融资源,探索创新融资路径,包括知识产权质押、数据资产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特别是在苏南等经济活跃地区,企业可依托地方性银行、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资源,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政府性担保平台等工具,提升融资能力与发展后劲。四是增强融资担保支持,夯实信用支持保障。积极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合作,主动参与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信用建设机制,从而获得更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

构建文化生态,汇聚创新动能,夯实人才集聚战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打造创新驱动的人才高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民营企业要打造开放协同的文化生态,以精准引才育才为抓手,以完善保障机制为基石,提升人才黏性,夯实人才集聚战略。一是构建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孕育企业文化生态。可通过股权激励、绩效分红等多元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打造跨界、开放的团队文化,吸引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团队在全球竞争中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强化引才育才,夯实创新发展基石。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与区域优势,精准引才、科学育才,如依托江苏省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锁定全球顶尖技术专家与管理人才;设立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开展定制化技能提升与领导力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三是完善流动与保障机制,增强人才留任力。协同政府推动区域人才市场一体化,简化人才引进流程,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一站式服务,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面向国际市场,开拓增长空间,创新全球拓展战略。民营经济促进法强化知识产权、财产权与经营权的法律保障,民营企业要以全球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绿色智能制造为突破,以基地+跳板战略为抓手,精准开拓国际市场,构建国际化布局新格局。一是塑造全球品牌,嵌入价值链核心。超越传统出口模式,以品牌力驱动创造,通过差异化定位与文化浸润,提升产品溢价与市场认知度,树立全球行业标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产业协作,巩固高端市场竞争力。二是引领智能与绿色制造,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加大在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领域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绿色产品与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智能与绿色产业。三是依托政策红利,实施基地+跳板全球布局。依托江苏港口、物流与金融体系资源,建设海外产业基地;利用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化枢纽的金融、法律与网络优势,作为进入欧美、东南亚等市场的桥头堡,结合目标市场文化与政策环境,制定本地化策略,融入中国印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全球资源整合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