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展现新成效的关键一年。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坚持把“强产业、抓招商、促转型、强创新、扩内需、优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实现区域经济“新跨越”的关键抓手,全力以赴探索出一条符合江溪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产业布局上再强化。产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产业规划。聚焦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创新等,紧密结合无锡市、新吴区重点产业布局,立足“无锡高新区综保区协同发展区(无锡粤港澳服务贸易区)”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具有“江溪特色”的“452产业图谱”,切实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紧贴资源优势,完善都市产业布局。立足江溪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注重发展以跨境电商、直播经济、文化创意、“它经济”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大的现代都市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全力焕发汽车零部件、自动控制装置制造等街道支柱产业新活力,统筹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数智赋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江苏省“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引导和晶科技、埃梯梯等企业进一步发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效应,为街道进一步普及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规模推进先进级智能工厂贡献关键力量。
在精准招商上再提速。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精准锚定靶向,构建多元项目集群矩阵。紧紧围绕街道产业规划,既注重工业产业项目,也注重服务业、科创项目,既招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也招成长性好的小项目,既围绕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招商,也聚焦抢占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效实现项目数量与质量双提升、规模与效益双突破。聚焦能级跃升,强化重大项目引领效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不动摇,瞄准上市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着力推动纽迪希亚、智能自控、鑫巨宏等辖区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效应强的亿元级项目,持续完善产业生态链、协同发展链,进一步提升在手项目落地转化率,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群效应,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创新招商模式,健全联动协同招引体系。用好用活以商引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科创平台招商等招商新模式,主动对接北京、长三角(上海)、大湾区(深圳)、西安4个新吴区区域异地创新中心,充分发挥街道“3+1+2”招商队伍作用,加大与联东U谷、研祥云马等优质招商平台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挖掘项目线索,推动形成“招引—落地—建设—投产”的闭环机制,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在创新驱动上再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主体培育强动能,锻造科创“生力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建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好街道1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锻造更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抓载体建设强支撑,营造创新“策源地”。坚持以平台载体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有效发挥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及海钛氪创新中心、北航科创中心、蔚澜创荟中心作用,纵深推进西安飞地项目,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与高效配置。抓人才引育强筋骨,构筑聚才“蓄水池”。重视创新人才引进和后备力量储备,用好用活“太湖人才计划”“飞凤人才计划”等各类人才政策,进一步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产学研合作力度,探索出台《“人才十条”聚才引才实施办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在消费能级上再跃升。消费不仅是“经济题”,更是“民生事”。聚焦湾区特色资源,打造消费前沿阵地。依托“无锡高新区综保区协同发展区(无锡粤港澳服务贸易区)”建设,以工博园片区为核心,加强载体建设,着力吸引粤港澳优质企业、项目落地,将江溪打造成粤港澳与无锡之间的服务贸易前沿阵地。构建多维品牌矩阵,释放消费集聚效应。充分依托江溪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全面打响“悦享江溪”消费品牌,整合红樽、翠山9号等高端酒店、主题餐厅、特色小吃街资源,打造“江溪有味”美食品牌;将工业遗产、旧厂房等存量闲置资产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支持1969创意工场创新性改造,满足年轻群体消费需求,打造“江溪艺境”文化品牌;充分联动高新万达、新之城等商业综合体,打造“江溪悦趣”休闲品牌,以多维度的消费品牌矩阵,全面提升江溪消费吸引力与竞争力。落实惠民消费政策,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深入推进“河岸经济”,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大力推动招商城伯渎河沿线改造,以冷渎港周边环境提升为契机,串联起大润发超市、哥伦布广场两大消费中心,塑造滨河商业带消费增长极。大力提振汽车大宗消费,重点打造“一东一西”工博园东方汽车城与兴昌南路汽车生活广场两大汽车消费平台。积极落实惠民消费举措,全力推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惠民消费季”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
在服务保障上再优化。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协同联动,扎扎实实将服务保障转化为发展实效。聚焦政策服务精细化,提升助企惠企效能。围绕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为企业项目落地与持续发展筑牢政策根基。加快出台街道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十条”,激发商贸流通活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持续加强面向企业的政策宣传与解读,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塑造高效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店小二”工作机制,继续推行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制度,充分发挥“江小悉”服务品牌作用,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的就近办、快速办、自助办、一次办,致力打造办事效率高、平台功能强、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深化公共服务多元化,强化发展要素支撑。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注重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加速提升区域环境和城市品质内涵,以“硬环境+软服务”双轮驱动增强区域吸引力和人才黏性。紧紧围绕土地、能耗、控污、融资、人才等要素,积极作为、高效服务,进一步强化“政、企、银”联动机制,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政府搭台”与“企业唱戏”有机结合,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高质量服务保障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系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