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22年起精心打造“幸福教科研”系列公益活动,这一项目是省教科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品牌项目,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为基层学校和一线老师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也是教科研赋能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好老师、好学校、好教育的创新举措。通过跨年度、多主题、广覆盖的教科研服务,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幸福教科研生态
省教科院聚力将教育科研打造成支撑教育强省建设的“最强大脑”,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高地”,着力贯穿“幸福”理念于教科研全过程,形成“三位一体”教科研生态体系。
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的职业成长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与所处的教育环境、资源供给形成动态共生关系。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养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蓬勃发展。省教科院聚焦教师职业成长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在首场“幸福教科研,成就好老师”公益活动中,以“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为主题,针对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提供有针对性、专业而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突破论文写作的瓶颈,感受成长幸福。
以学校发展为基。在系列公益活动中,省教科院通过区域调研、课题指导、课程建设等举措,推动学校教科研体系化建设,助力学校构建特色育人模式。如省教科院的专家以“新课改对劳动教育的新需求”为主题,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江苏省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指南”以及“今后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向”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帮助学校认识到,实施劳动教育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创设富有实践性的校本课程,要以全局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任务群,让劳动教育更具连贯性、阶梯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以教育发展为要。省教科院紧扣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通过“幸福教科研”成就“好教育”,前瞻布局数字教育、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教科研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引领教育变革方向。系列数字教育专场活动聚焦“数字教育新赛道”“大模型赋能新教学”等主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多维发力打造教科研服务新范式
分层分类,构建全周期教师研训体系。第一,新手教师筑基。新手教师的成长需要系统且扎实的基础训练,“微讲座+案例分析+实战指导”模式契合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新手教师提供了阶梯化的学习框架。在系列公益活动中,专家开展的“课题选题与命名”“文献综述规范”等微讲座,如同搭建起的“认知脚手架”,帮助新手教师快速掌握论文写作、课题申报的核心知识;而案例分析与实战指导,则进一步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拆除外部支架,实现自主学习与探索。第二,骨干教师提升。公益活动开设“名师经验分享+主题沙龙”等进阶课程,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发展平台,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师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第三,卓越教师引领。教师成长存在从新手到专家的连续发展阶段,而卓越教师的引领能够帮助普通教师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技术赋能,开辟数字教育新赛道。第一,聚焦教学转型。公益活动连续举办五期数字教育专场活动,覆盖“数字教育新赛道”“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大模型与新教学融合”等主题,通过课例展示、AI工具应用分享,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第二,强化素养培育。公益活动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培训核心内容,通过“AI工具实操+数字化课例研发+跨学科融合实践”,培养教师“技术赋能教学”能力。第三,推动生态构建。教育系统如同一个有机生态,各要素间的良性互动与资源共享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公益活动联合高校、科技企业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实现资源的循环流动与能量交换,打破了传统教育生态中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的壁垒,促进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扎根基层,建立“精准滴灌”服务机制。第一,需求导向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把握基层学校教科研需求。如在“幸福教科研 巾帼绽芳华”主题党日活动中,省教科院女干部职工深入苏州多所学校,针对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指导。第二,区域协同创新。活动与南京、苏州、徐州等多地教育局共建教科研基地,通过“项目引领+专家驻点+成果孵化”模式,打造区域教科研标杆。第三,长效跟踪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社群、专题回访等方式,跟踪教师科研进展,推动研究成果落地。据统计,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超千万人次线上参与,教师科研论文发表量、课题立项率显著提升。
重塑教科研价值与行动逻辑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范式转变。“幸福教科研”活动通过“沙龙研讨+教师叙事+案例共创”等形式,鼓励一线教师分享实践经验,形成“专家引领—教师实践—经验反哺”的闭环。
从“学科割裂”到“跨域融合”的思维升级。公益活动打破学科壁垒,聚焦教育共性问题,推动多领域交叉融合。在数字教育专场中,人工智能与语文、物理、生物等学科深度融合,展示“技术+学科”的创新应用场景;主题沙龙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话,探讨大模型时代的教育变革路径,拓宽科研视野。
从“短期培训”到“终身发展”的体系重构。系列公益活动推动教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通过“基础课程—进阶课程—专题研修”的阶梯式设计,满足教师不同职业阶段的发展需求。同时,依托“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将活动资源转化为常态化学习内容,实现教科研服务的“随时可及、随地可用”。
江苏省教科院“幸福教科研”系列活动,是新时代教科研机构服务基层、赋能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公益活动不仅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提供了切实支撑,更探索出一条以教科研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江苏省教科院将持续深化活动内涵,拓展服务边界,让教科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幸福引擎”,为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