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和发挥体育的多元价值

发布时间:2025-07-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少军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体育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转作风、树新风作为推动江苏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务实为民的担当,推动体育更好发挥多元价值功能,让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厚植人民情怀,让体育成为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

体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民健身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收获健康体魄。

健身场地从有没有好不好转变。针对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球类等功能性专业场地设施供不应求、室外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不够精细等问题,以嵌入式理念推进场地设施建设,实施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加大灯光球场改造,今年以来全省共新建改建球类场地357片。开展全省室外健身设施整治专项行动,依托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畅通群众报修渠道,实现从建得好管得好的转变。

赛事活动从老三样多元化拓展。积极顺应群众健身热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多元融合的赛事活动体系。创新打造省市县联动的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系列品牌赛事,举办无锡马拉松、行走大运河健步走、沛县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常熟村跑、南通龙舟赛、泗洪小村棋赛引客来等群众身边的赛事,激发全民健身参与热情,形成以赛促健、以赛惠民的良好氛围。

全民健身从粗放型精准化迈进。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围绕运动项目培训、体质测试、健身技能培训、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科学健身指导课程推广等内容,开展全民健身服务。加强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建设,启动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想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

服务发展大局,让体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局党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赛事经济跑出加速度按照省政府部署,创新打造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以场均超万人上座率、数亿次社交媒体传播量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借助赛事引流辐射作用,强化与文旅、商务等多部门联动,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活动,出台一揽子聚人气、促消费政策举措,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构建起一场赛事、全域消费的生态体系,为提振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发展开辟新场景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载体平台建设,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编制全省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规划。无锡、扬州市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25个项目入选长三角地区体育消费创新场景优秀案例。开展季度全省体育产业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动态掌握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为企服务搭建连心桥深入实施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开展服务体育企业面对面系列活动,依托江苏体育企业发展服务政策库微信小程序和苏企通等平台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联合有关银行迭代推出体育企业金融服务方案,设立金融贷绿色通道,累计服务小微体育企业1300余家,投放信贷资金超过21亿元。

深化协同联动,让体育成为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做到抱团发展、协同发展。局党组坚持协同发展理念,强化实干担当,积极构建体育+融合发展新场景。

体卫融合创新健康管理。针对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需求增加,会同省卫健委修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标准,加大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和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建设工作力度;推动家庭医生+运动健康模式,将体卫融合培训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大运动处方和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力度。落实国家体重管理部署,启动全省体重管理年活动,举办减重减脂大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体教融合确保学训并重。加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全省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建成率超过99%,涵盖90余个体育项目,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建立运动员文化成绩参加竞赛的准入制度,构建发现选拔跟踪培养评价的完整链条,为选才、用才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客观的决策依据。

区域协同构建发展共同体。与上海、浙江、安徽体育部门联合打造长三角体育节、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等,实现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牵头举办第一届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江苏站),推动构建赛事联办、人才联培、资源联动的三联协同发展格局。成功举办2025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青年以体育为媒,共赴青春之约,展现青春活力和风采。

彰显文化自信,让体育成为展示江苏形象的亮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局党组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深挖体育文化价值,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品牌,让体育成为展示江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党建引领把准政治方向。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运动队上优良传统,全面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打造具有项目特色的省优秀运动队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发挥省属体育社团党委作用,推广体育+社会治理模式,以体育文化为媒介,形成以党建强文化、以文化聚人心的发展格局,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体育动能。

品牌赛事传递江苏声音苏超为破圈点,创新一城一队一主场赛制,将13个设区市的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赛事标识、加油口号和周边产品,让城市形象通过足球+文化传播矩阵走向全国。端午期间,南京、常州等6个主场赛区推出看球品非遗活动,观众可现场体验金陵剪纸、常州梳篦等传统工艺,实现体育赛事+地域文化的深度嫁接。

基层创新彰显苏韵乡情开展健身指导、公益培训等体育服务送进基层行动,推动赛事文化下沉,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感知江苏文化底蕴。积极构建根植群众生活的体育文化生态,沛县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常熟江南村跑等基层赛事融入秧歌表演、水乡民俗,被新华社点赞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体育样本

(作者系江苏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