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问政 实打实整改

发布时间:2025-07-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 健  徐 彪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扬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打造融媒体问政节目《政事面对面》,以直面问题、真督实改为原则,构建起群众点题、媒体问政、部门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和服务效能提升,探索出一条党政督查与媒体监督有机结合的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加强党群媒体互动、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完善问政于民工作机制,精准对接社会关切

只有敢于直面问题,才能赢得群众认可。节目坚持聚焦问题,围绕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设置议题,切实把工作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把民情民意转化为工作动力,倒逼各级党员干部发展为民、发展成果惠民的政绩观扎根生根。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节目致力扩大群众参与渠道,年初全网发布年度主题征集公告,收到网民投票2万多人次,根据投票结果,确立医、食、住、行等节目主题。依托人民网书记留言板、市长信箱、12345热线等平台,在市级主流媒体的官方APP设立专题并开设专门热线电话,方便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问题,实现全天候民意收集和即时互动,扩大社会参与度。在机关作风监督员、市民观察员中打造一支群众记者队伍,一线收集问题、发现问题。

建立三级筛查机制。由各类倾听民声平台收集一级信息;由市数据局进行二次梳理分析,将其中群众反映集中、跨部门协调难度大、整改时限超期长的热点问题梳理出来;栏目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级筛选,开展现场走访调查,最终确定出最具代表性、紧迫性并且影响到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选题,确保上线问题的针对性和广泛性。未被节目选中的问题则转交12345热线,以派发工单形式推进解决。

建立效能评估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选好角度、提高质量、拓展范围,争取让所有市级机关主要负责人都接受一次媒体问政,推动问政向纵深化和广覆盖发展。同时,强化问政效能评价,定期推出回顾活动,邀请群众代表发布政事面对面民生实事点赞榜,充分体现问题由群众提出、办复让群众打分、结果请群众评判节目特色。

创新为民问政节目形态,提升监督实效

媒体问政原汁原味,群众才会喜闻乐见。节目坚持真诚真实,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坚决不走过场、不装样子,有效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督促真正解决问题,让节目成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平台。

持续提升节目公信力。坚持直面民生问题,精准捕捉民生痛点,节目不进行提前预演、没有预设答案,现场播放反映问题的暗访短片,呈现干货内容,做到不注水不作假”“真问政不演政,让部门(地区)一把手直面回应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的犀利提问,现场给出解决办法和时限。正是这种,赢得了群众信赖,也让相关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感到压力、感到坐不住,真正以犀利问政实现红脸出汗、排毒正风的效果。

持续增强节目传播力。节目创新呈现形式,坚持群众视角,增设急难愁盼百姓说环节,以最真实的百姓话语反映民生话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节目坚持群众语言,把短片中涉及的专业名词、政务表述等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内容,并精简节目时长,将整场直播压缩至100分钟以内。节目注重优化传播效能,在各类新媒体平台推送直播切片和二次创作内容,发布有热度、有互动、成体系的内容,实现一次生产多元传播。

持续强化节目引导力。节目风格犀利,但核心逻辑绝非制造刺激,而是坚持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节目强化监督,但呈现形式并非单纯曝光问题,而是坚持提出诉求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及时展示整改成效和工作进展。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三方审核+专家论证内容把关机制,由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和新闻传媒中心组织专人,对内容进行分析研判,提高节目的导向性、专业性、时效性。设计评论员点评环节,针对上线问题和上线人员现场表现进行适时点评,提出具有思想性和分析性的深度述评,充分凸显节目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

构建以问促改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曝光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节目坚持放大溢出效应,注重在抓整改上下功夫,通过媒体监督指出问题、党委政府督查问责、各地各部门整改落实,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建立健全双闭环机制。每期节目结束后,市委督查室发出督查通知单跟踪督办,现场抽查整改情况,并针对整改情况形成督查专报报市委主要领导,建立问题清单督办通知整改销号规范化流程。媒体持续推出问题整改追踪报道,与部门对重要信息联合发声,形成舆论监督与工作督查双闭环,累计开展随机督查15次、追踪报道37次。节目曝光多个与医疗保障相关问题,播出当天下午,扬州市卫健委召开问题整改工作布置会,要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节目中反映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抓实改。同时,媒体持续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大医院就诊等候排队时间长、老年人就诊不便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既促进了民生改善,又展示了为民办事的诚意和成效。

建立健全回头看机制。每期专场节目播出后一个月,增设《面对面·回头看》专题,请上线单位(部门)分管负责人向群众汇报整改进度,彰显问政回头看、问题彻底改的鲜明导向。很多因为分属不同部门、责任不明、长期拖而不决的问题得以解决。首期《政事面对面》聚焦交通出行,曝光了扬槐岗交通拥堵、高铁东站交通秩序混乱、黑车非法载客等问题。节目播出当天,公安和交通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现场办公、迅速行动,联合开展整治。同时,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回头看,动态巡查重要节点,多措并举治理违停乱象,对拉客、非法载客的黑车进行打击,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建立健全长效化机制。坚持将就事论事改举一反三治相结合,梳理问政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并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促进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从解决一地问题到解决全域问题的转变,形成了53条好制度、好办法。节目聚焦扬州农贸市场管理问题后,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编制《扬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一场一策设计方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街道1+X具体负责综合治理机制。节目聚焦居住环境问题后,市住建部门牵头制定出台《扬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任期制指导意见》《物业服务企业退出住宅项目指导意见》和《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第三方审计指导意见》等,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民生难题。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