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农业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积极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新高地,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智慧”动能。近期,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联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组成调研组,深入山东省烟台市、青岛市、潍坊市、济南市等地,围绕粮食生产、特色种养、设施农业、种苗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应用场景,实地走访生产基地、科研基地、龙头企业等,学习山东发展智慧农业的典型经验,重点研究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打造、龙头企业培育、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营销模式、新农人培养等先进做法,为江苏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锚定产业集群,深化三产融合。山东高度重视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省级层面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市级层面培育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县级层面发展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以寿光蔬菜为例,其产业模式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链条融合,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莱阳梨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智慧田管、精深加工、田园观光等环节的协同发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三产联动。此外,烟台苹果、潍县萝卜、沾化冬枣、马家沟芹菜、安丘大葱、平阴玫瑰等特色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产业需求牵引,跨界协同创新。在推动农业产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山东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核心力量,通过“企业出题、科企联动”方式,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例如,春雪食品集团以“预制菜风味稳定、安全检测”为需求,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构建“智慧养殖+数字加工”技术体系,推动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数智化转型。凯盛浩丰农业集团聚焦设施番茄智慧化种植需求,联合国内多个科教单位,共同打造“数字技术+农业技术+操作流程”的农业大脑,建立智慧化果蔬设施种植与供应链体系。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优质种苗繁育过程中精准高效的目标,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多方合作,主动投资研发物联网管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嫁接机器人、表型监测平台等,推动种苗产业向智能化、标准化发展。
统筹优势资源,做强头部企业。山东在智慧农业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智慧大田领域的潍柴雷沃、智能温室领域的凯盛浩丰、智慧养殖与加工领域的春雪食品、智慧育苗领域的安信种苗等。这些企业集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于一身,具备强大的技术升级动力、突出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在智慧农业领域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高效协同创新,加速智慧农业技术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进程。以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1年企业完成战略重组后,在多方支持下,充分发挥其在智能农机领域的主业优势,加速攻克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拓展智慧农场解决方案,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服务方案,成功建设60多个无人农场,服务面积超800万亩,短短数年间便跃居国内智能农机企业榜首。
厚植品牌价值,深挖市场潜力。山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不仅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还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打破信息技术高成本与农产品短期内低回报的现实壁垒,以销促产加速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山东壹亩地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地瓜产业运营商,在生产管理上,运用智能精准监测设备从源头把控种植环节,保障地瓜品质;在品牌打造上,深入调研消费者需求,围绕家庭与零食两大场景开发鲜食薯、地瓜干等产品;在营销模式上,充分利用淘宝、微信等线上平台,结合线下商超,实现全渠道覆盖;在宣传路径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数字营销手段,生动展示产品特色,讲述品牌故事,产品畅销全国。如今壹亩地瓜已带动12个甘薯种植村共同走上致富路,合作农户达500余户,年销售额1.2亿元。
智慧农业是顺应数字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江苏作为科技大省、农业大省,具备率先发展智慧农业的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市场优势,但也面临龙头企业匮乏、技术应用碎片化、应用主体培育不足、产学研用协同不够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做法,为江苏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极具价值的启示。
谋篇布局、集聚资源,推动智慧农业行稳致远。智慧农业是涉及产业变革、政策调整、技术突破、生态重构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经营主体等多方共同发力,以及信息技术、种业、农机、农艺、工程等多技术领域协同攻关。必须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对江苏而言,要以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避免低效竞争,坚持久久为功,科学规划全省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蓝图,构建点线面结合、省市县联动、全省“一盘棋”的智慧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矩阵,建立健全政研产推用一体化高效协同的智慧农业发展生态。
需求导向、科企协同,打造智慧农业技术创新高地。发展智慧农业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涵盖上游的传感器、材料、装备制造,中游的数据、算法、智能装备、控制系统,以及下游的农产品电商、品牌营销、服务模式等环节。发展智慧农业还需要兼具资金实力、人才储备、技术优势和市场敏锐度的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经营主体提出需求、科教力量协同攻关,共同构建“理论—技术—产品—应用”闭环发展的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破解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脱节、推广应用难等痛点问题。对江苏而言,要围绕大田稻麦、设施园艺、畜禽水产、高效育种等优势特色产业需求,研究制定“十五五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聚焦多模态信息精准感知技术、大数据智能化利用技术、智能精准作业装备等“卡脖子”环节,每年遴选10~20项重点技术实施“挂图作战”。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政府清单、动态进出、以奖代补、绩效考核、滚动支持”机制,构建“产业出题、技术攻关、场景验证”创新闭环,以关键技术突破赋能江苏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集群发展、应用为本,驱动智慧农业成果落地生金。产业集群通过空间集聚形成规模应用场景,使农业数智化高新技术装备的边际成本快速下降,能有效化解技术应用风险,创造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协同价值。同时,规模化产业应用需求的有效牵引,能聚集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创新效能,加速转化应用,推动提质增效。对江苏而言,要结合江苏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实施智慧农业产业主体强基计划,围绕“4+13+N”(即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4条省重点链,水稻、生猪、淡水鱼等13条省细分链,一批市域、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链主企业,通过政策倾斜、金融支持、市场引导等方式,重点培育10家左右产业引领型链主企业、10家左右技术创新型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产业升级的“领头羊”、农民增收的“带动者”。同时,通过优化财政预算安排、整合现有数字化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分类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构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带动实现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培强队伍、培优品牌,助力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与数字经济时代需求之间所形成的结构性失衡。必须聚焦培强队伍和培优品牌两大核心任务。培强队伍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领域;培优品牌就是明确农产品品牌定位,设计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标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江苏而言,要积极实施“新农人菁英计划”,精准定位新农人培养方向和目标,建立“技术赋能+管理升级+市场对接”的闭环培养体系,通过田间课堂、产业学院、实战竞赛等方式,多元化场景式培养新农人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市场拓展、品牌运营等能力。组建“智慧农业专家服务团”,设立智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专项,打造“实验室—试验田—产业园”三级技术验证体系,既解决“会不会用”的技术问题,更破解“赚不赚钱”的产业痛点,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执笔人:任妮)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