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在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红色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常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核心区域之一,诞生了红色经典《沙家浜》,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常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力推进红色资源传承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固本培元、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
着眼“固本培元”,推动红色资源富矿“活”起来。常熟市认真贯彻《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不断强化红色旅游发展在顶层设计、组织推动、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系统性、协同性、规范性,全面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站位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发挥红色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宣传、文旅等职能部门协同做好红色资源调查认定、保护利用,形成高位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系统化保护管理。对全市49处红色场所、1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加强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秩序管理,确保环境氛围与红色资源主题相协调。对282件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分门别类制定保护措施,改善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条件,确保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强红色文化遗存数字化保护,建立名录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保存展示。深层次挖掘研究。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原貌”,在对王淦昌故居等十多处革命文物建筑修缮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逐步扩面,用好“活教材”。深入挖掘研究,编印微教材,阐释沙家浜革命史、碧溪之路等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红色教育,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推出红色精品力作,编写《常熟红色文物》等系列读物,创作红色锡剧、弹词、诗词等文艺作品,赋能红色资源传承利用。创作的弹词《党的儿女朱一凡》等作品获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纪录片《沙家浜的故事》等作品获省重点扶持。
着眼“活化利用”,推动红色鲜活教材“动”起来。常熟市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本地特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创新推动红色旅游全产业链延伸升级,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线路串联融合。立足“串”字,以沙家浜为核心,串联王淦昌故居、联珠洞等红色阵地,形成一批红色游经典路线。立足“融”字,探索“红色旅游+”新路径,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与绿色山水、蓝色康体、彩色江滩以及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体验多样文化。立足“联”字,联动苏州“三大法宝”,链接省内、国内城市红色景区,拓展中长线客源市场,持续增强辐射力。推动红色产品迭代焕新。持续开发数字体验项目,2023年底,落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基因库建设项目,把实景场馆及革命文物“搬到”线上,进一步打造革命文物“云展厅”。创新红色演绎呈现方式,排演《革命人生的三次选择》等情景式微话剧,精心打磨《芦荡烽火》等抗战实景剧和《横泾不夜天》夜间沉浸式演出,策划《沙家浜》等样板戏声光电演绎,利用现代科技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引入声学赋能,依托“红色朗读亭”交互体验装置,代入式体验京剧《沙家浜》经典唱段和海量红色阅读资源,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研发红色文创,运用市场化机制开发沙家浜纪念币、“革命文物说”书签等文创产品,让游客把红色文化带回家。推动红色体验更加丰富。做强红色培训,推进集培训、演艺为一体的沙家浜红色文旅综合体建设,联动周边优质资源开辟100个现场教学点,加强与各地党校、干部学院资源对接,放大红色培训影响力。推动以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演艺视听教学三大元素结合的培训课程建设,引入VR党建培训设备,通过搭建红色全景平台、数字展览等,实现线上3D视频教学。以培训为纽带,推动常熟红色文化旅游“引得来人、留得住人、旺得起人”。乘势亲子研学热潮,依托中国国史学会国史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国防教育基地等“国字号”资源,用好“沙家浜红绿新学堂”“芦荡学堂”研学阵地,创新打造沙家浜芦栖&大运河勇士营地复合型文旅体验基地,开发更多主题鲜明、应时应季的培训、研学课程和路线,以“旅游+教育”讲好常熟红色故事。深入拓展团建市场,利用加入长三角旅游团建产业联盟契机,完善以红色教育、素质拓展、战地寻游为特色的团建项目。
着眼“文旅融合”,推动红色人文经济“热”起来。常熟市着力推动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红色资源承继、发扬、发展,红色文化研究和实践鸣奏时代强音。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深化与中国网、新华日报等媒体交流合作,强化新媒体平台策划运营,提升红色旅游线上传播力。拓展线下定向推介渠道,加强与上海等周边优质客源地良性互动,精心组织参加各级旅交会、城市推介会,结合京剧《沙家浜》更名60周年节点,策划红色旅游季系列活动,持续凸显红色沙家浜品牌效应。举办虞山文化暨沙家浜旅游节、“遇见沙家浜”全国戏曲票友大赛等活动,利用国家级、省级赛事加大宣推力度,提升红色旅游IP影响力。打造多层次载体配套。加快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化转型,推进沙家浜田园综合体和忆想村民宿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建成集民宿、餐饮、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区域。稳步推进红色资源周边酒店民宿提档升级,打造“一店一品一特色”,形成品牌酒店和精品民宿互为补充的休闲住宿体系。举办全时段主题活动。结合地域、时令等元素,以沙家浜为主阵地,做好“四季”和“夜间”文章,谋划春季湿地蓝花节,夏季横泾不夜天、龙舟赛,秋季大闸蟹美食节,冬季年味沙家浜及沙家浜民俗风情节等节庆活动,扩充夜演、夜购、夜游,形成四季交融、日夜联动的旅游新格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用好周边高校教育资源,健全红色旅游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组织开展红色讲解员进校园、主题研学活动等,遴选优秀红色讲解员加入全市理论宣讲队伍。深入开展“金牌导游”培育工作,组建专业化、定制化导游队伍,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常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冷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