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总书记在讲话中不仅指出了“为何减”的深层原因,也指明了“怎样减”的执行方向,更彰显了“必须减”的坚定决心。这是我们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的根本遵循。
用好问题导向“造影剂”,精准定位基层“问题”。基层形式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表现,能否密切结合实际,做到盯紧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十分关键。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基层实际,找准找实基层负担症结,整治文山会海、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指尖上形式主义等问题。领导机关要带头改、带头治“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问题,坚决防止“上级生病、基层吃药”。真正做到对基层负担“病原体”的及时发现、精准分析、对症治疗。
开好权责清单“特效药”,靶向治疗基层“沉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基层依旧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有了“小情绪”、患了“抑郁症”、成了“闷葫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权责不清则分工不明,这也是基层出现多层摊派、重复报表、推诿扯皮等顽瘴痼疾的原因之一。基层减负首先就是要明确权责,“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要明晰,为责任放权,给推诿划线,令难题有解,做到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下好明确权责清单“先手棋”,杜绝“甩锅”“摊派”“加码”,让基层干部服下一粒“醒神丸”轻装上阵。
建好长效机制“溶栓剂”,动态清除基层“梗阻”。基层减负工作不能一阵风、一场雨,而是要抓长效、利长远、促长久,将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幕布”“套路”“桎梏”中解脱出来。要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想建功、敢担当、善作为,形成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清风正气。
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病根未除、土壤还在,就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要用好“问题导向、权责清单、长效机制”三味“良方”,真心实意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