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以“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目标定位的国家重大战略,亟须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优势,聚焦科技、产业、生态、政策等维度,强化一体化联动创新,加快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先优势,从而在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面“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维度的一体化联动创新:打造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硬核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源泉,因而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首先是科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长三角作为我国科教资源最丰富、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然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数额特别巨大的持续要素投入,需要克服多重风高浪急的困难险阻,仅靠单一区域或主体难以胜任,因而,多区域、多主体的协同联动就成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根本出路。
从区域联动层面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创新能力均位列全国十强,并且各具特色,在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强化区域联动,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从主体联动层面来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基数100分提高到262.48分,近五年的年均增速高达11.17%。因此,长三角应对标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地位,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共同体,坚持区域联动与主体联动协同发力、基础理论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双管齐下,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组织多层次、高效率的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率先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能。
产业维度的一体化联动创新:夯实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基础
产业作为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特定时代生产力实践样态的集中体现,也是生产力发展演进的根本载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而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又会对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即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要充分体现先进性。显然,产业体系的先进性首先来自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即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推动新旧产业的有序更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使整个产业体系始终沿着现代化的轨迹不断演进。
长三角是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产业体系不仅规模庞大、完整性强、韧性好,而且创新成色十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大。2023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9%;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1.3%、49.9%;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3.3%、67.1%;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1%、42.9%。因此,长三角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依托自身作为国内乃至全球很多产业循环发起点和连接点的优势,大力实施全产业链创新战略,强链、补链、延链并举,扎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和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集群创新效应和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生态维度的一体化联动创新:提升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品质
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此,绿色生态既是新质生产力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也揭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路径。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硬核的先进生产力形态,首先要摒弃与旧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以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代之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特征的集约型发展方式。
长三角是“两山理论”的提出地和践行地,一直坚持将绿色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亮丽底色,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绿色共保的基本原则,将“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纳入战略定位,专章谋划“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近年来,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长三角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长三角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纽带,强化区域生态合作、产业环保联动、绿色资源共享,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壮大绿色产业体系,发挥政策治理优势,系统提升绿色治理效能,全面增进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品质。
政策维度的一体化联动创新:完善长三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作为一种上升到国家高度的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来培育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政策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政策创新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因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根本使命就是通过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提高劳动资源(生产工具)的先进性,提高劳动对象的数量、种类和质量,进而提高三者组合后的产出效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路径在于降低对劳动和资本等传统有形生产要素的依赖,提高技术、人力资本、数据以及制度等要素的贡献水平。因此,长三角必须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在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强政策集成创新,统筹用好财税、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协同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人才、土地、环保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体制改革,配套优化激励约束、监督惩罚、产权保护、收入分配等制度机制,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畅通和规范有序流动,从而不断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