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引领功能和指引作用。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强调了“文化涵育”的重要作用,并在第八条专门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亟须高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在教育主体层面,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资源以融入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爱国主义这一魂脉与精神标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需要以牢固的文化认同作为基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追求“大一统”的国家定位,“家国情怀”精神血脉蕴含爱国主义精神。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要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魂脉,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内心真正的文化认同自发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铸牢爱国主义情怀。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最传统和最直接手段,能够引导大学生最直接地掌握知识、提高认知。“文以载道”,从先秦古典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杂剧明清小说,以传统诗词、文学著作等典籍为表现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中华人民思想与智慧的凝结,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为内涵的家国情怀更是传统诗词中历久弥新的创作主题。爱国主义在情感体现上是多维度的,从中华诗词来看,其既有吟诵大好河山风光、记录田园生活,表达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的传世佳作;也有借因灾年战乱、揭露民不聊生,抒发对国家存亡的担忧之情的旷世绝响。以上种种,皆为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经典名句流传至今,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此外,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民族英雄与爱国人物,对他们历史事迹的普及与介绍,能够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做新时代有理想的爱国者。
在教育客体层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唤起大学生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文字、艺术、风俗等各种形式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精气神与人文底蕴的加入,使教育过程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所在,中国古代向来注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意指家国同源、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不同于西方的家国异构,家国一体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情感基底下,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深深植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土壤中;也正是在这种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之下,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坎坷、百折不挠,中华儿女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书写人类奇迹。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魂脉,就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唤起记忆深处的爱国情怀。
在教育介体层面,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新时代大学生是在科学技术围绕下成长起来的,是新一代的“网络原住民”和“数字公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作为新兴概念逐渐产生并迅速发展,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高校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以数字文化这一更贴合新时代大学生年轻群体的表现形式延展爱国主义情怀,在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理解与领会程度的同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不仅包括内容的数字化也包括载体的数字化,旨在将经典典籍、非遗艺术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使之成为数字文化遗产,方便传播、保存和管理。高校需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的内涵与界限,在数字博物馆、数字文艺作品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使大学生获得穿越时间和空间、历史和现实、平面和立体的文化体验、情感共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教育环体层面,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以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有巨大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性,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在不断完善,在新时代有着新的内涵与表达。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现代表达,从“家国情怀”到“爱国主义”的转换,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话语到当代话语的转换。新时代,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做到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打牢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政课程等传统教学课堂中,更体现在传统教学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繁多且具有整体性,任何一个要素都有被当作大学生爱国主义育人实践形式的可能。除了文化典籍,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践的形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的物质性元素,历史文物、风俗习惯、非遗手工艺形式等物质实体的存在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承载了爱国主义的浓厚情感。高校可以探索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场所扩大到博物馆、文化馆、名胜古迹,把这些地方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基地的独特功能与最大优势。□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