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生的“航标灯”

发布时间:2016-08-05     稿件来源:《群众》     作者:王绍云    

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可以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然无趣。 

最近看到的一份历史资料,让我对信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年三千英法联军从塘沽口岸登陆后,就能所向披靡,一直杀戮到圆明园;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个日本鬼子可以驱赶一个村、一个镇的中国百姓。但是,在一批批仁人志士找到共产主义信仰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精神力量得以在全中国形成,这就是为什么志愿军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能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到谈判桌上来,而此前的美军刚刚迫使德国纳粹与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美军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军人,面对炽烈的火网就像不在意似的,第一拨倒下,第二拨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拨、第四拨……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这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信仰……”

的确,信仰是共产党人之魂。回忆党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那些动荡飘摇、血雨腥风的年代,正是由于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一群被称之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为了共同的政治追求和社会进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甘愿奉献青春,直至付出鲜血生命,才把国家和民族从列强分割、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状态下挽救回来,建立了统一的新中国。这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聚集在党旗下所产生的信仰力量。

历史的进程走到今天,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彻底摆脱了贫困饥饿和老牛拉破车的小农经济形态,综合国力大大跃升。然而,一些人的信仰却出了问题,人们最普遍信仰的是权力和财富。在我们身边,金钱、利益至上,笑贫不笑娼,物欲横流,人都跟钱跑的事情比比皆是——开口讲钱,闭口想钱;站着捞钱,坐着数钱;有钱就精神,没钱就失落,金钱成了主宰人生的准则。一些党员在大环境下也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倒退的现象,成为了台上台下的“两面人”。这正是我们今天更加要强调信仰的紧迫性所在。

人生就像是一场航行,对于有信仰的共产党人来说,在航行中一定不能任由灵魂漂泊、随波逐流,否则难以找到正确航线、成就辉煌之旅。让我们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教诲:“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宣传部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袁 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