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是建立慈善公信最有效的药方

发布时间:2013-07-01     作者:张枫逸    

近日,沈阳百岁老人为芦山震区捐出10万元存款的微博成为网络热点。有网友指出,未能在网上查询出老人捐款信息。沈阳市红十字会表示,“个人单笔捐款信息在向上汇报的过程中就好像支流汇成海洋,总量可以保证,但要分清每笔捐款具体流向,几乎不可能。”

  根据规定,省市两级红十字会经手的善款,不能直接购买救灾物资,具体用途需要总会统一支配。这个款项逐级汇总的过程,的确跟“支流汇成海洋”有些相似。大海里的每一滴水,很难上溯其一路奔流的足迹,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每一笔捐款的具体流向却完全可以分清,也必须做到清晰可见。 

  每一笔捐款都代表着一颗滚烫的爱心,知道其去向,既是对捐赠者善心的最好告慰,也能树立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反之,捐款的去向成谜,难免给公众留下“善款被挪用,爱心被辜负”的遐想空间,也不利于社会监督善款使用。 

  诚然,捐款浩如烟海,明细每一笔账款的来龙去脉,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这也并非不可能做到。事实上,国外慈善机构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美国红十字会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用于接受善款的页面,在这里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所捐款项的去处,也可以看到捐款用途。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捐款去向并未给美国红会带来管理成本方面的压力。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红十字会总支出为34.4亿美元,行政管理经费只占到4%左右。 

  我以为,慈善透明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对于饱受郭美美事件后遗症困扰的红会来说,更应不遗余力推动慈善透明完成自我救赎。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大型慈善组织可以做到每笔捐款全程公开,倘若红会能够敢为人先,引领慈善透明新风,这何尝不是一次重塑公信力的契机?□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