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丢

发布时间:2011-08-23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张扣林    

  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以自我批评为主体、以相互批评为手段、以“治病救人”为方针、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公式的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的成功的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奋斗的历史,也就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代代传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弘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对于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同志阐明,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在一个农民成分占多数的党中存在着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基本党情,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角度,提出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她是一个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党,是一个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的党。她绝不害怕并乐于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绝不隐讳并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失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之外,什么都不会失掉,得到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从1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从1942年的延安整风到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都是我们党成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不断纠正自身错误的范例。也正因为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才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同志重申,“不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的邓小平同志,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创立者和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指出,一个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不可能一点缺点也没有。问题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只要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总是能够不断地进步”。“不犯错误的党,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领导是没有的,问题在于及时总结经验,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工作”。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遭受严重践踏的亲历者。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增强党内团结和凝聚力、战斗力的角度,邓小平同志一方面要求全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他指出:“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另一方面要求全党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必须牢记“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防止“左”的错误。他指出:“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不允许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我们党所以能够拨乱反正,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统一全党思想,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掀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篇章,主要得益于我们党没有丢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强身健肌”的武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