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社会管理创新放到“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使江苏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上也走在全国前列。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重在科学统筹,政府负责重在落实责任,社会协同重在整合力量,公众参与重在共建共享。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要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带着政治责任做群众工作。要带着敬畏之心做群众工作。
日前,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部署,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会议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要求中,重要一条是希望江苏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这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江苏发展阶段的变化,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今后五年,江苏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从“两个率先”新内涵新标准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应有之义,也是重要保障;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看,国民收入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如果社会建设和管理跟不上,就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我省社会管理的现状看,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与形势发展变化不相适应。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试金石。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社会管理创新放到“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使江苏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上也走在全国前列。
会议强调,要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组织实施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和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等六项行动计划,努力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上取得明显进展。重点在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创新管理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重在科学统筹,政府负责重在落实责任,社会协同重在整合力量,公众参与重在共建共享。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重点完善诉求表达机制,使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接收更有效、行为更有序;完善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做到发现在早、行动在先,更加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矛盾调处机制,不断提高调处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事件做到出手快、控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事件不蔓延、事态不激化;完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安全,生活越来越放心。
三是突出源头治理。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切实改善民生,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维护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帮扶力度,保障他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更好地引导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牢思想基础。
四是抓基层强基础。要切实做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工作,认真总结各地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上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网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城乡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五是注重网络管理。在“用好”和“管好”两个方面下功夫:“用好”,就是大力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效率,利用网络渠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真正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管好”,就是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互联网综合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真正掌握互联网使用管理工作主动权。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