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产品或服务开发,并推动其流通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产业不断活跃壮大,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江苏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数据产业规划布局,繁荣数据生态,壮大产业规模,数据产业正成为江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重要支撑。
乘势而上,把握数据产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拉动,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焕新迭代,数据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加快发展数据产业,不仅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的重要举措。
数据产业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的关键环节。数据产业作为数据要素流动、配置和利用的重要载体,通过治理确权、流通匹配、场景落地、安全保障的全流程运作,不仅解决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过程中采集难、流通不畅、应用不深、安全无保障等核心痛点,还打通了数据要素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链路,成为连接数据供给端与需求端、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核心纽带。
数据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测算,2024年,全国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数据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还通过数据重构产业价值链条,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从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到农业产业生态构建,从交通出行的管理与服务提升到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数据产业提供的赋能方案正深度融入各行业,在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业务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数据产业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等特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契合。以大模型、数据标注、隐私计算、数据空间为代表的数据产业,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据产业不仅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还催生出“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筑基垒台,激活数据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江苏加大在数据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把数据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通过统筹产业顶层设计、强化多元主体培育、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初步形成了涵盖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流通交易、融合应用、数据安全等的全产业链体系。
强化产业顶层设计部署。2024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的意见》,提出数据供给、流通、开发、市场、生态、支撑等全链条产业发展思路和具体可落实的工作举措。2025年3月,省数据局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数据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数据企业“增、转、引、育”工作。2025年4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数据条例》设立“数据产业”专章,在立法层面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夯实产业发展数据底座。加强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归集治理。构建公共数据“一本账”,制定“一本账”建设模式和指标体系,在省级部门、设区市等10个单位开展试点。深入开展公共数据攻坚三年行动,印发《高使用价值公共数据清单》《电子证照制发任务清单》。截至2025年8月底,重点归集高使用价值数据451项;标准化治理证照202类,汇聚证照5.94亿张。印发全国首本《江苏省贯彻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工作手册》,率先建成全省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截至2025年8月底,登记数据资源1279类,居全国前列。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统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率先上线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发布省级授权运营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2张目录清单。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累计开发173个公共数据产品,6项场景入选国家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统筹建立数据交易运行体系,省数交所2025年1月完成组建后,全面启动存量交易机构整合和区域专板、行业专区建设,持续打造交通物流、医疗医保等5个行业专区。
统筹全省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据产业。苏南地区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模型算法、可信流通等高价值产业环节引领布局;苏中、苏北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数据加工、标注、算力等方面加快发展。从南京的“大模型工场”到苏州的工业大数据特色基地,从宿迁的京东数据标注产业园到连云港的“悟空智算”,各地差异化发展亮点频现,构建起“梯度分工、功能互补”的空间布局,实现数据资源高效配置。
创新突破,打造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
培育数据产业是新发展阶段下以数据要素构筑发展新优势的核心支撑。江苏要发挥实体经济扎实、要素集聚充分、场景创新丰富、全域协同联动的优势,坚持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主体活跃、支撑有力、开放创新的数据产业生态。
构建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实施培育壮大数据企业行动,开展数据企业认定,建设重点数据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具有生态引领力的数据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公益性和示范带动性的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编制发布全省数据产业图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建设数据产业联盟。建设一批数据产业特色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国家级数据产业集聚区。推动建设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更加完整和高效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挖掘场景需求高价值载体。办好“数据要素×”大赛,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持续挖掘数字经济、全域数字化转型、数字消费等领域典型案例,推动多技术、多场景应用供需对接。研究制定“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挖掘垂直行业大模型应用需求,统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强化“人工智能+”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联动对接,支持建设数据标注基地。
强化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紧密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试验区,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试点任务,推动地区和部门加大对数据产业的政策支持。建强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健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机制,推动构建企业数据资源授权运营新模式。坚持“一个数据交易所、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平台系统”,深化省数据交易所建设。完善数据人才梯度培育机制,加大高层次数据人才招引,建设数据领域学科体系。发挥省数据产业和平台经济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企业。适度超前布局数据基础设施,支持各地出台“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等支持政策,降低数据企业用数用算成本。
深化区域国际交流合作。提升长三角区域数据产业合作能级,推进基础制度、流通交易等互认互联、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支持南京、苏州建设国际数据港,推进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项目建设。推进数据产业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数据管理部门数字经济出海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出海企业动态管理、服务保障高效落实。
(作者系江苏省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