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图强推进海洋经济跃升

发布时间:2025-09-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杨万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江苏省的海洋资源大县,如东牢牢把握新一轮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风口,锚定耕海图强不动摇,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海洋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开放水平实现大幅跃升,2024年完成海洋产业增加值超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多年来连跨百亿级台阶。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做特海洋产业桐昆、金光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顺利投产,科森新材料、亚达船舶等涉海标志性项目签约落户,建成全国首个风电母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LNG能源岛、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成功创建生命安防用品、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涉海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依托洋口国家级中心渔港与刘埠国家一级渔港两大枢纽,培育出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去年海水可养殖面积达48511公顷,渔业产值198.3亿元。

坚持产创融合持续激活发展动能发布科技创新政策18,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科技资源。联合上海证券报开展如东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恳谈会、院士科创行等活动,吸引一批海洋类企业投资如东。组织科创城市行,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大力培育涉海主体。聚焦海工装备、风电制造等领域梯次培育涉海企业,提升海洋类科创项目支持力度和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全县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家。积极打造科创平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如东基地、常州大学如东新材料研究院、江苏绿色弹性体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如东基地等涉海科创平台相继落户。

坚持建强载体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错位发展、打造特色的总体思路,科学布局重点园区,初步形成涵盖一二三产的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式的沿海开发格局。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大力推动中石油LNG四期扩建项目、协鑫LNG接收站项目等涉海项目早日达产。如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陆上10兆瓦以下风电主机、井口机械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洋口镇立足省级化工园区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基产品、海上风机组件防水防腐材料、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整合海洋、温泉、古镇等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海之城扶海渔洲、林克斯生态休闲农业园等文旅项目,年均旅游收入近10亿元,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厚植生态本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强化制度保障。立足县域海洋资源禀赋,充分考虑海域空间保护现状,将全县具备生态保护价值的海域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湾长制”“河长制联动机制,实现陆海污染协同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大力整治、修复沿海湿地和自然岸线,累计治理互花米草面积8.41万亩,修复滨海湿地6000亩,滨海湿地保护率70.7%,小洋口段美丽海湾、洋口港东凌段美丽海湾成功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加强污染防治。推进减污降碳协同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沿海经济开发区国家清洁生产创新审核试点项目顺利通过评估。创新利用生态赔偿资金开展替代修复,建成江苏首个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示范基地。扎实推进509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三年来全县市考以上断面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围绕奋力打造江苏向海发展先导区的总体目标,如东将进一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更大力度向海发展、耕海图强,努力成为海洋强省建设重要支点,力争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0%以上、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

突出以海强链在构建海洋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培育壮大结构合理、链条齐整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城,推进LNG接收站项目建设,紧密跟踪全省海上风电场竞配工作,有序开发滩涂光伏、海上风光同场光伏、沿海渔光互补开发利用,超前布局风电制氢、风光氢储一体化等未来产业关键领域;加快建设涉海材料先行区,依托桐昆、九州星际等行业龙头,建设纳米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培育特色化工新材料等前沿产业;加快建设海工装备新高地,支持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加强高效电池片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攻关。

突出创新主导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进展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打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海洋领域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以海洋特色产业为导向的集群式创新生态圈。滚动实施揭榜挂帅攻坚计划和前瞻技术创新专项,在海上风电技术、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科创载体能级。深入推进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如东分中心、化工中试基地、海洋产业研究院建设,发挥上海大零号湾飞地孵化器中转池作用,力促一批高质量涉海科技项目落地如东。提升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与知名高校涉海学科的合作共建,实施海洋类青年人才成长”“蓝领人才培育等系列工程,探索带土式整体移植、候鸟式柔性聘任、离岸式异地研发等引才路径。

突出改革开放在推进海洋联动发展上增创新优势联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入1+3重点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融入区域协同。抓住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窗口,聚焦上海、苏南等重点区域,加快产业转移承接、配套衔接、供需对接。发挥绿电、LNG等资源优势,加快成立跨区域产业联盟,组建关键技术攻关联合体,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港口能级。大力提升口岸开放水平,持续拓展洋口港开放功能,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外贸集聚区建设。策应上海国家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牛码头二期报批工作,积极推进液体化工码头和通用码头取得正式对外开放批复。完善交通网络。加密与省铁路集团、国铁上海局沟通对接,力争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年内开工。做好222省道如东段、启扬高速河口互通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突出人海和谐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上探索新路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一批海洋产业节能降碳示范工程项目,推动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积极探索绿电+算力”“冷能+算力等模式,加快如东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零碳园区建设。提升滨海城镇风貌。坚持三生融合理念,打造以洋口港、洋口镇为主体的滨海特色城镇组团,培育茶古镇、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等特色文旅板块,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发展体系。做优海洋生态保护。用好增殖放流、伏季休渔、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等制度,打造海洋生物优质栖息地和海上蓝色粮仓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