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

发布时间:2025-09-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朱联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思想引领力

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抗战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发挥着正确引领作用,显示其思想引领能力。从日本军国主义魔爪伸向中国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立即作出果敢快速的反应。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两天,中共旋即发布宣言、决议,明确提出坚决以武装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主张;19358月中共向全国发表抗日救国《八一宣言》,并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艰苦的长征后,于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危机与全民族抗战的方针。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逼人气势和党内外对于复杂时局的不同看法,1938526日至6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连续讲演,深刻揭示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持久抗战理论拨开云雾,有力地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指出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引导抗战的正确方向,坚守抗战的民族大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主心骨。出版于延安清凉山的《解放日报》,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向全国辐射,使处在山河破碎边缘、在战火中挣扎的人们有了指路的明灯和前进的向导。《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以及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创办的大量报刊,均是中国共产党指挥抗战的喉舌、引导文化的航标、思想理论的武器。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的前景预判和战略指引,犹如空中耀眼的闪电、报春之惊雷,指明中国前进的方向,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

政治动员力

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有效的政治动员,团结各党派、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中华儿女共同抗日、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适时合理地提出符合抗战时期各阶段的动员口号,准确抓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关系转换的契机,更大程度地唤醒民众。比如,从提出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将口号作为一面旗帜,团结了一切坚持抗日的团体、派别和一切爱国进步力量。又如,在面临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的反动逆流之时,中国共产党严正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庄严口号,揭露反动派消极抗日、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政策动员,以大量决议”“宣言”“通电”“指示和书信等形式,有力汇聚和团结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及海外华人华侨走上为国效力的抗日疆场。

在政治动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深入社会基层,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形成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国共产党注重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注重启发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抗日热情,唤醒他们的抗日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动员,跨越党派和国界,团结和争取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孤立和打击顽固势力,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义力量。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优良的工作作风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以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人格力量赢得全体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行动表率力

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发挥了抗战斗争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表率者作用。1931918日,日寇侵略东北后,中共迅即派遣共产党员何成湘、杨靖宇、周保中等到东北抗日义勇军队伍中去组织对日作战。面对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大局,以民族大义为重,于19347月将红七军团组建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义无反顾地开赴华北抗战前线。1936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忍辱负重、摒弃前嫌、团结御侮的政治结果。为避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以真诚的态度、大度的胸怀,团结和争取广大抗日进步力量,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抗日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需要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及建立各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依托。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我们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中外所瞩目。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推行的民主普选运动,80%以上的民众参加了民主选举,至1940年,全区各级根据地政府、县、区、村等基本上建立起了三三制的政权体制。这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加抗日的积极性,使抗日根据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国民党政府推行独裁政治的倒行逆施形成鲜明对比。

精神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931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义旗,一路血染征衣,唤醒山河民众,以不朽的抗战精神凝成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首先,中国共产党以正确预判抗战前途的历史主动精神凝聚人民。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国内有些人被吓破了胆,胜利信心全无,有人公然当上汉奸、走狗。当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太原等相继失守后,许多人对于抗战前景更为悲观。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论证和预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是日本,对于全国人民抗战起到了人心归附和精神凝聚的巨大作用。其次,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战略战术提振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作战主力,发挥民众力量,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巧妙利用运动战、游击战的作战方法,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抗战事迹,永远是鼓舞全国人民保家卫国的不朽丰碑。十四载抗战长卷,讲不尽英雄故事。党领导下的无数抗日英雄以血肉之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铁血脊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着这样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材料:英雄母亲邓玉芬,丈夫和5个儿子全部血染疆场,仍将自家变成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以宝贵的乳汁救活八路军战士;子弟兵大哥崔洛唐,背着伤病员爬山岭、冰河、钻崖洞,躲避日军搜捕。今天,我们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激励引导全体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